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 抓项目 保运行 促融合——访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 | 南通发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通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表示,通州将努力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城乡品质、民生幸福、干部作风上实现新提升,加快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努力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全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七虎”竞南通,各县(市、区)呈现你追我赶之势。张建华表示,通州作为南通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正在紧紧围绕目标定位,提升发展站位、拓展发展格局、塑造发展优势,全力以赴抓项目、保运行、促融合。“我们要确保项目建设、实体经济、城乡融合均走在前列。”张建华介绍,通州将充分发挥南通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扎实开展赛马制招商,确保今年新落户重大项目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实现新突破。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康源、利元亨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擦亮“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服务品牌,以“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引领,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确保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20亿级企业总数达到10家以上。加快筹建科创人才集团,做强做优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等重点孵化载体,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爆发力强的创新型项目,确保新引进科创项目100个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加大推进企业上市力度,确保全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入轨企业3家以上。

积极抢抓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机遇,加快推动金沙湾新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动开发,大力促进川姜、平潮产城融合、配套提升,全力构建“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打造南通城市副中心。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成果,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6万亩,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实质化运作,全力打造具有时代特点、通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来,通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致力于建设美丽通州,大力保障改善民生。新的一年,通州有何打算?张建华说,无论是建设美丽通州还是保障改善民生,最终目的都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通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方面,通州将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公共投资、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和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作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加快推进金北学校异地新建、平潮实验初中迁建、川姜小学新建项目等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各类教育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确保实现教育质量“三年上台阶”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进医疗资源建设,提升“后疫情时代”卫生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通州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美丽通州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意见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空气、水质、土壤三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所有市考以上断面稳定优Ⅲ,PM2.5和臭氧浓度实现“双控双减”、土壤环境持续稳定,让绿色成为通州发展的鲜明优势和靓丽名片。


记者手记

敢作敢为,弘扬精神特质

自去年以来,通州弘扬“激情奋斗、创新争先、务实担当”的新时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质,在全市争挑重担、勇扛重责,在产业创新持续深化、城乡品质有效提升、民生福祉切实增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等方面取得成效。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通州人身上洋溢着一股拼劲,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上周,通州已经吹响“招商为先、项目为王、环境为金”的号角,全区上下总动员,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状态,充分激发蕴藏在干部、地方、企业、群众中的活力,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为通州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必须“敢”字当头,以时不我待的决心,把全部心思向“谋项目”上聚焦、全部精力向“争项目”上用劲;用心用情、诚心诚意提供“店小二”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记者和通州百姓有着一样的期盼:锚定“建设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定位,持之以恒扬优势、补短板、固底板;同时,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群众满意得实惠中彰显发展温度。记者 徐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