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鲜活的清代学术史”落户通大:数字技术将让严迪昌生前珍藏古籍在“数字中国”焕新 | 南通发布

“一部鲜活的清代学术史”落户通大。23日下午,在南通大学啬园校区图书馆,中国著名文史学家严迪昌后嗣代表、长子严谨和次子严弘,将父亲生前呕心沥血收藏的一批珍贵古籍再次捐出。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表示,学校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让这些书籍在“数字中国”时代焕发青春,继续扩大它们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严迪昌先生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在南通师专任教3年,在南通中学工作15年,在南通师范大专班任教2年;调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7年,后到苏州大学工作直至退休。严迪昌先生终其一生从事文学研究,专著有《清诗史》《清词史》《阳羡词派研究》等,其中清词整理研究最具原创性与开拓性,其文学研究堪称“有思想的学术”之典范。

杨宇民说,这批珍贵的古籍将为南通大学的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南通大学将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呼吁更多人士加入到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共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严迪昌先生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严弘介绍,“父亲留下的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就是他的藏书,这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藏书中有不少是父亲呕心沥血收集来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最佳用途就是能让相关研究人员和学子参考使用。南通,是我母亲的故乡,也是我和我哥出生成长的故地。南通大学,是我父亲开始他职业生涯的地方,也是我母亲受过教育的学府,南通大学自然地成为我们捐赠藏书的首选。

严迪昌先生生前的藏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他自己的力作,二是他一生所购书籍,三是生前师友同事所赠之书。这些藏书是严迪昌一生治学心血的凝聚。严先生后嗣严氏兄弟2020年已向南通大学捐赠严先生藏书3911种5188册,此次又馈赠严先生所藏古籍计46部209册,是不折不扣的“一部鲜活的清代学术史”,包含众多清代文人的著作、评论和研究,涵盖各个文学流派和风格,通过这些藏书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学发展、演变和影响;这些藏书承载着严迪昌先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心得等,堪称“一部立体的学人交流史”,是中国学术界丰富而有力的历史文化瑰宝。

在当日的活动中,由严弘捐资的“严迪昌教育基金”同步设立,用于奖励文学院的优秀学生并赞助贫困家庭的子弟。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清代文学史案》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