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南荡河’宁香粳9号大米真好吃,既有东北大米的韧性,又有比南粳9108更香味道,我来下单买3袋回去,与邻居一起分享。”9月23日,如东县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长沙镇滨海村举行,一场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的大戏开启大幕,村民、渔民、游客成群结队地走进“如意东方”农副产品展示区,来自16个镇(区)的近百种土特产带出“吸金”浪潮。
去年,新店镇种粮大户王海青靠种“南荡河”宁香粳9号水稻,坐土生金。不仅牌子叫得响,被评为“江苏好大米”特等奖,还以750公斤的单产和每公斤大米卖10元的价格,创造高效益。王海青兴高采烈地说:“今年优质水稻单产比去年更高,钱袋更鼓。”
如东县陆晨家庭农场主王春晨是90后新农人,他带来的“秋月梨”,一只只在0.8公斤上下,比人的拳头还要大,切削的梨片晶莹剔透,甜而清脆,今年亩产创造了4.2万元的增收好“钱”景。现场品、现场播、现场挑,加微信付货款,一个个乐开怀。
香甜的葡萄、可口的海鲜香肠、松酥飘香的手工月饼、味美浓郁的狼山鸡……成为行走在农副产品品鉴体验区食客的“醉爱”。而海产品品鉴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 一串串小黄鱼、鱿鱼、鲳鱼、大虾,在烧烤炉上列队成行,新长沙人倪忠祥娴熟地刷料、喷胡椒面、洒盐,烤熟后,送到排队等待品尝烧烤的食客跟前。“地地道道海鲜烧烤,鲜中带辣,辣中透鲜,嚼着真带劲儿。”一饱口福的海安人孙元根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连续买了600多元的“如东特产”。临走时,他要了摊主的微信,并告诉记者:“下次还要来扫货!”
直播带货不仅展示推销“如意东方”主打产品,还巡回品鉴体验区,沿着各个摊位现场直播,让全国的食客眼见为实,纷纷下单购物,分享如东美味。
“农副产品销售走‘网路’,带来我的富硒玉米不给卖。”如东县富硒玉米创始人冯志芳一边用夹子夹着一寸来长的富硒玉米,让食客品尝,一边告诉记者:“10块钱3根,今年种了200亩,被一抢而光!坐在家里数票子。”她的脸上与许许多多新农人一样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的文蛤工艺品展示,讲述先辈耕海奋斗经历的传统渔业(农耕)器具展示,演绎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画笔故事的农民画展,告诉参观者:“中国的农渔民同样有大智大勇。”
这里,有一汪沸腾的海洋,这里,有一片和美的农庄;这里,有一块壮阔的天地,这里,有一座雄伟的大港;这里,有一群可爱的乡亲,这里,有一眼丰收的景象。向海发展先试先行,振兴乡村勇争一流,长沙镇成为如东县唯一申报省级“三美一高”的单位,同时又是全省争创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的两家之一。滨海村大力发展滩涂养殖文蛤特色产业,打造滨海特质生态,美丽宜居活力四射,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先后获评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一次放到渔村举办,我们将再接再厉,推进科技赋能、生态养殖,做大发展蛋糕,打造充盈的蓝色粮仓,让村集体经济更强,村民更富!”滨海村党总支书记马步松豪情万丈地说。
“我们始终把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精准推出强农生产、惠农消费、为农服务措施,把农业需要、农民关心、农村关注的政策、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送到田间地头,扎实推进‘百千工程’,让农民群众物质上更富裕、精神上更富足,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如东县委副书记许金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