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搭子”悄然流行,有人结缘有人受骗,到底靠谱不靠谱? | 南通发布

“旅游搭子”成为年轻人一种社交方式,正悄然流行。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等不可测因素,让人对这种“友好而有边界感”的美好愿景有所警惕。27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旅游搭子”的各自感受

开心和不开心兼而有之

“怎么说呢?如果像我一样要在节假日旅游出行规划中找个‘旅游搭子’,那么,我觉得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开心和不开心兼而有之。”今年28岁、在市区一所高等院校当老师的苏丽,27日中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说,“不能期望过高,因为不管是什么‘搭子’,都是需要时间来磨合的。”

苏丽家住开发区金水湾,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她说,至今没谈一场正儿八经的恋爱,一直单身的她,在今年五一假期准备到黄山去玩时,决定通过小红书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旅游搭子”。

“帖子从网上发出后,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有了回应。更巧的是,对方是个家住如东掘港的女孩,比我小两岁,同为单身也正好想到黄山去玩。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互相添加了对方的微信、QQ和微博,并一起展开攻略设计、行程规划、酒店预订等具体事务。”苏丽介绍。

因为双方都是AA制,在经济上共同分摊黄山之旅所有费用,因此没什么不愉快。

“实际感受差异不小。”苏丽说,“我喜麻辣她喜清淡,每次点菜多少有些拧巴。景区赏花拍照,她却对花粉过敏避之不及。每个购物点她都要趋之若鹜打个卡,我却不屑:淘宝上啥淘不到?晚上住宿宾馆,我喜欢刷手机玩会游戏,她却吵着要我早早关灯睡‘美容觉’……旅游结束回到南通后,我们虽然还是朋友,但是我却再也不想找她做‘旅游搭子’一起外出了。”

刚刚进入职场、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宋小小,也有自己的感受。

“我是在网上找的一个‘旅游搭子’,一问她是我在大学里的学姐。”宋小小说,“五天的西安旅游,总的来说我们还算和谐;但不和谐的地方也有,对一些景点游玩的侧重点我们并不一致。譬如,我更喜欢在大雁塔、小雁塔这些具有沧桑感的地方多逗留逗留,她更喜欢花大把时间泡在大唐不夜城和回民巷。”

年轻人推崇的新社交方式

多重因素叠加下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近年来开始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找搭子”,已成为值得各方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

“电影搭子”“饭搭子”,包括时下流行的“旅游搭子”,只要彼此兴趣爱好相近、志趣相投,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就能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走到一起、即刻相伴,这就是悄然流行的“搭子社交”。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感觉需要“搭子”呢?或者说,为什么一些年轻人选择不交朋友而只是临时找个“搭子”呢?

我市一位研究社会学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搭子社交”“搭子文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跟当下的“交友成本”居高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二线的大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加上互相距离较远、交通时间较长,有些朋友虽然生活工作在同一座城市,但彼此见上一面、聚餐吃顿饭有时还得提前邀约“对表”,至于平时见面沟通联系的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彼此想维系一段友情的时间成本和付出的精力成本都很高。而各种临时相约的“搭子”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说得现实一点就是“招之即来、挥之则去”,完全不用付出较多时间、较高精力的“交友成本”。

正如黑格尔所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如今,和“搭子”一起旅游,日益成为一种热门的旅行选择。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旅游搭子”,记者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发帖,希望一起展开一段有趣而开心的旅程,让一路领略的不同的风景更难忘。

专业人士同时介绍,年轻人找“旅游搭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在旅游中有人陪伴不感觉孤独,有的是为了多个伴保障一路出行安全,还有人是为了分担旅游途中产生的食宿费等各种费用减轻旅游负担……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旅游搭子”成为年轻人推崇的新社交方式。

找到合适的搭子并非易事

警惕愿景背后隐藏风险

眼下,中秋、国庆假期将至,计划出行的人们出于安全、降低旅行成本等考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寻找起了“旅游搭子”,希望找到“同频共振”的陌生人一起出游。

确实有不少网友与志同道合的“旅游搭子”一起收获了愉快旅行体验,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友好而有边界感”的美好愿景下,隐藏着一些骗局和风险。

毕竟“旅游搭子”都是陌生人,旅程路线的安全、旅行者个人的安全该如何保证?

家住如东的陈小姐,前不久在小红书发帖称,自己轻信相中的“旅游搭子”表示“可以帮忙预订酒店房间”的说辞,结果,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后,被对方卷走2500元所谓“定金”。这名“旅游搭子”行骗得手后消失不见,还将她的微信拉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骗术曾有不同程度存在,不少轻信失察者上当受骗。

我市一位律师认为,“旅游搭子”满足了年轻人对个人空间与陪伴的双重需求,但其特殊性也使其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风险。这是因为,与其他类型的“搭子”相比,“旅游搭子”需要更长的相处时间,并且旅行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安排和消费环节,从攻略设计、行程规划到酒店预订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双方兼容性和合作性高度契合,因此寻找彼此都合拍的、称心如意的“搭子”并非易事,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形形色色的陷阱;即使成功组队,由于观念不同,旅游体验可能也会不尽如人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旅游搭子”实施诈骗,有的还甚至涉黄;这些不法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旅行者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也给这种旅游文化现象蒙上阴影。

这位律师提醒说:“要避免和陌生人进入不安全之地,同时还要及时告知亲朋好友出行的相关信息。网上联系和确认‘搭子’后,要实名制验证对方真实身份信息,发现受骗上当,要在第一时间保存相应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一系列证据,及时向警方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