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至27日,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会议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会上,南通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上台交流经验做法。
会议深入分析了农技推广工作所处的新方位、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新时期全国农技推广工作,推动构建适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公益性推广与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互融互促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会上,我市围绕“优化体系结构 强化公益职能 探索区域化农业技术服务新模式”主题,就“怎么建”“如何管”“谁来干”“干什么”等方面介绍南通做法。
近年来,针对机构改革后,基层农技推广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市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南通模式”。2021年,海安率先以“微改革”撬动大服务,创新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构建以“网状服务架构、条块管理模式、精准定位目标、多元协同队伍、技术产业融合”为主要特点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2年8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正式出台《关于推行区域化农业技术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整市推进农业技术区域化服务。按照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并兼顾产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我市计划在每县(市、区)合理布局建设3-5个区服中心,1个中心一般辐射2-3个乡镇(街道),区服中心重点开展试验示范、挂村联户、技术培训、农事指导等十方面的工作,为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技术服务。目前,各县(市、区)区服中心挂牌工作已全部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做法,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开展评估,确保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力争到2024年年底前,形成覆盖全市农业生产范围、辐射主导农业产业、专业人员配备齐全、技术装备精良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长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