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院这位教师不简单!两年间,他把校队带到全国第一流 | 南通发布

9月30日,江苏工院实训室备战氛围浓厚,大屏幕显示着今后一个月的备战计划分解表,细化到每一天。墙壁上张贴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备战口号催人奋进。浦振托和他的6位学生正忙着编排程序、操作设备,为三四个月后举行的全省比赛作准备。6天前,浦振托和他的前一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勇夺一等奖,“中秋国庆长假,我们就放假一天。目标只有一个,实现国赛、省赛三连冠。”浦振托说。

全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每年举办一届,参赛队均是各省比赛当年优胜队。该赛项以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围绕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遵循内容设计科学化、比赛形式现代化原则设计比赛内容,覆盖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关键环节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契合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变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这两年国赛,江苏工院均是以江苏赛区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国赛,两次夺得一等奖。”江苏工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贲礼进说,在浦老师的带领下,最近两年江苏工院在连续实现国赛、省赛一等奖零的突破,为学校争得不少荣誉。

两年前,浦振托成为江苏工院“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集训队指导老师。那时江苏工院在这项省赛成绩很一般,只拿过几次二、三等奖。为了实现突破,有人提议从事科研工作的浦振托出山,理由是:浦振托从事科研多年,实践性强,或许更能胜任指导教师工作。考虑到浦振托的职称属于工程系列,获奖对他吸引力不大,学校领导对他是否愿意出山颇有顾虑。没想到,浦振很爽快地接过重担,“冲击省一等奖事关学校的发展,我愿意试一试。”

浦振托接手时,距离省赛开赛仅3个多月。为了实现突破,他将备战阶段拆分成一个个单元,细到学生每天做什么、怎么练。在他的带领下,学生每天有计划地训练,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与日俱进。

天道酬勤。2022年初,江苏工院代表队在全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上演一幕精彩的“童话故事”,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队伍在全省25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勇夺一等奖第1名,实现历史性突破。随后举行的国赛选拔赛,江苏工院在6支选拔队伍中再拔头筹,无可非议地获得国赛入场券。几个月后,首次涉足国赛的江苏工院表现不俗,勇夺一等奖。短短几个月连续实现省赛、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相比之下,今年我们再夺国赛一等奖,难度要大得多。”贲礼进告诉记者,今年国赛内容改动不少,参赛使用设备是全新的。国赛前一个月比赛指定设备才运到学校。“浦老师带领学生再夺国赛一等奖,不简单!”

原来,今年国赛名称从以往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改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名称改了,意味着一系列的变化。“今年6月我们接这个通知的,当时国赛使用的设备也没有,通知上的相关文字提了比较笼统 。备战时间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和张新亮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了模拟设备,让学生们进行模拟操作。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当江苏工院购买的国赛指定设备运到学校时,距国赛开赛仅一个月。指定设备和模拟设备有不少地方不同,怎么办,浦振托和张新亮、集训队员选择了与时间赛跑。“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大早6点半到实训室,晚上10点后离校,即便这样,也觉得时间不够用。”浦振托说,9月21日我们乘高铁奔赴赛场西安,队员在车上都在抓紧时间编排程序,到了宿舍就赶紧背理论知识,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用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隔一年江苏工院代表队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国赛蝉联一等奖,再铸辉煌。赛后,不少参赛队对江苏工院队师生竖起大拇指,“你们训练有素,是当之无愧的一等奖。”

凯旋归来,浦振托和他的新一拨学生投入到明年省赛备战中。“国赛、省赛规定,参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不能再参加比赛,目前参加集训的是我的第三拨学生。我们的目标是,明年再夺省赛第1名,再获国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