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手术,今天就出院回家,真心感谢医生护士的高技术、高效率。”11月27日上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综合病区,即将出院的杨玉珍(化名)老人向记者描述了她术后的感受。她也是通大附院普外科主任王鹏利用周日完成的16台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第一位患者,就在26日上午,王鹏用时3小时8分钟,顺利完成了16台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通过网络直播向业内同行、社会大众展示了这一娴熟的微创技术。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发作一直困扰着杨玉珍老人,家人商量后决定为老人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切除。“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实施之初是为了满足年轻患者美容无疤痕的需求,但随着单孔技术的成熟,除了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外,同时又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术后麻醉及镇痛药物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所以单孔腹腔镜技术覆盖各个年龄层次。”王鹏向记者介绍。
当天上午8点30分,杨玉珍老人在完成术前准备后,王鹏开始进行手术,切开肚脐、建立 气腹、置入Trocar(腹腔镜穿刺器)、切除胆囊,所有操作一气呵成,第一台手术从Trocar放置完毕到胆囊完全剥离用时不到10分钟,随即他赶到隔壁手术室开始第二台手术。“我们腾出了4间手术室,配备麻醉团队12人、手术护理团队30人、工勤人员队伍5人,还有信息支持、后勤服务保障,这样一台紧接着一台,无缝衔接,繁忙却丝毫不乱。”看到麻醉手术团队的凝聚力和高效的执行力,麻醉手术科副主任朱琴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高效措施。
谈到周日集中进行16台的手术,王鹏表示这也是自我加压,“当前医院入院准备中心仍有大批的病人在等待手术,还有一些是外地的病人,为了减少他们的等候时间,尽快帮他们解除病痛,我们就自我加压,牺牲周日的时间集中进行手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单孔腔镜,医院还就此机会举办了一期“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新媒体矩阵直播单孔手术,并介绍相关的科普知识,当天上午共有5万余人通过直播深入了解了这一技术。同时,由王鹏负责的2023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培训学习班”的成员也近距离观摩了手术。“真的是一场单孔手术的盛宴,近距离观摩特别过瘾,我们准备通过这次学习班把这项技术带回,让本地的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微创手术治疗。”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周正东表示。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学术带头人胡三元教授,全国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微创外科创始人吴硕东教授现场观摩了手术的全程,并走进直播室讲解单孔腔镜技术。“将单孔腔镜技术做到极致,王鹏付出了不少,我认为单孔手术是医生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手术,但是对于病人来说获益最大,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医生的追求。”胡三元教授表示。
“我们通过打造包括单孔技术在内的特色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并且举办各类竞赛,就是形成技术至上、实操第一的医院文化,打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以赛提技、以学促技,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技术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通大附院副院长赵建美表示。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鹏从2012年开始带领团队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至今已经成功完成5000多例,包括单孔胆囊切除术、单孔疝修补术、单孔保胆取石术、单孔肝囊肿去顶开窗引流术、单孔阑尾切除术等一系列手术。2021年,王鹏开展并直播了连续11台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台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优质、高效的手术给业内同行、广大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