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示,自2021年以来,曾风靡各地、红极一时的“农家乐”,在全国范围内已关门倒闭8万多家。那么,在我市,“农家乐”等休闲农庄状况如何?4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走进“世外桃园”,打开身边一个样本
垂柳依依,鸡鸣鸭叫;木屋幽静,清风徐来……这是4日下午在位于开发区南首、新开闸旁的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的度假区看到的一景。
“这里是我们‘新农人’项目的3.0版。怎么样?在此圆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梦,是不是颇有诗意?”站在一排侧耳可聆听江堤之外阵阵涛声、抬头可静观苍穹之上悠悠白云的农家小木屋前,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总经理彭小华笑着对记者说。
是的。对于久居于都市的人们来说,这份天然野趣,还有恬然静谧,着实难得。
彭小华说,别看是木屋,里面所有生活设备一应俱全;租客在此一租五年,农家菜园、池塘、养殖棚户等等,一应俱全。“目前,已有五户和我们签订租赁合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满足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所有梦想。”提及此,彭小华很是欣慰。
瞄准城市菁英阶层,为他们提供返璞归真的一个全新生活平台,是“世外桃园”休闲农庄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沉浸式体验感”的一个全新尝试。像这样主动调整经营业态的应对之策,可谓多多:房车营地、露营帐篷酒店、团建拓展、特色烧烤、大锅土灶以及休闲垂钓、都市现代农场、特色餐饮……一系列集休闲娱乐、团建活动、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全新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业态,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
“这几年的日子的确不太好过。市场变化极为剧烈,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是挺过来了,闯过了最煎熬的时期。”“世外桃园”休闲农庄董事长王守成掰着手指头说,“由于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农本开支暴涨等原因,曾经亏得厉害。通过一些新项目的陆续建成,这才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和保值增值。当前,我们的发展观是稳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小车不倒尽管推’,通过务实、求真、稳健,坚定不移地打造一个百年‘世外桃园’!”
彭小华透露,面对种种不利因素,他们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主要走出“三步棋”:加强和社区的联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让居民来领“一亩三分地”,目前已有近60户“新农人”。打造迎合年轻人的“微度假”,推出升级版的露营,承接成长礼仪;促进区域联动,通过第三方合作机构,通过研学体验农耕文化、组织相关培训,和有需要的单位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世外桃园’的发展之路,值得业内思考。”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家农庄一直在后疫情时代迎难而上,不断破蛹成蝶;通过引进上海及江南地区的观光客,为外来游客提供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绿色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环境,营造了亲切自然的田园休闲氛围,取得不俗业绩。”
有人觉得无趣,但浙江经验有启发
“你有多久没去‘农家乐’了?”
面对记者抛出的这一话题,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陈波先是一愣,“好久没去了。过去,经常带家人一起去享受一些田园野趣,说实在的,疫情过后一家人的消费水平出现了一些变化,同时,对于那种单纯的去钓钓鱼、摘摘草莓之类的‘农家乐’,真的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我们也有好几年没去‘农家乐’等休闲农庄了。”在通中当老师的小李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娱乐休闲方式这么多,‘农家乐’真的没什么吸引力了。说起来就是吃吃所谓的农家饭、陪孩子看看田园风光等等,有点乏味。总而言之,感觉没有什么特色。”
而平时喜欢寻找野趣的沈小姐却表示,今年国庆后她和家人错峰出行、休闲放松,前往浙江安吉旅游,在这个以白茶闻名天下之地,当地休闲农庄极具特色,满眼绿色竹林,林间小溪流水潺潺,垂钓的都是正宗的野生鱼类;品尝爽口的农家菜肴、欣赏怡人的山野景致,特别是配套齐全的打牌、K歌、泡温泉等,都让人完全置身于一个令人沉醉的自然环境之中,真是乐不思蜀……
“确实,在国内,谈包括‘农家乐’在内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浙江的实践和探索。”12月4日,我市农业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浙江经验,对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浙江发展包括“农家乐”在内的休闲农业,所取得的令外界侧目的亮点和兴奋点有哪些呢?专业人士说可概括为三个字,即:精、特、新。
何为精?即精致化、精品化。如同中国古老盆景艺术所讲究的“缩微成景”,在浙江,你倘若走在麦浪滚滚或是稻香阵阵的田间小路,阡陌之中,但见处处绿树红花,触目皆为洋溢着田园诗意风光的农家小景,吸引着你好想坐到农户家中,泡一壶茶、聊一会儿天,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茶韵悠悠中,“诗画浙江”“浙里田园”不再是文字之魅,处处可见极具画面感的“精致美”。
何为特?即特色化、主题化。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句老话,依托丰富的地形地貌和特色资源,浙江形成大量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经营点。譬如杭州市富阳区稻香渔山田园等,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何为新?即新模式、新业态。以浙江德清下渚湖的“沉浸式体验”模式为例,以环湖观光带为纽带,创设全国首个沉浸式治水实践体验馆、引力乐园、深海探险VR馆等,打造“中国田园博览会”等活动,让人耳目一新。
“浙江的实践,为我市休闲农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值得借鉴。”专业人士总结。
专家指点迷津,以变应变方为上策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自2021年以来,曾风靡各地、红极一时的“农家乐”等休闲农庄,在全国范围内已关门倒闭8万多家。过去的“农家乐”,变成了如今的“农家愁”。
在我市,在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有关人士介绍拥有包括“世外桃园”在内的“农家乐”等休闲农庄有二百多家;而到了今天,不少农庄已转租或改变了经营方向,业态还基本完整的、具有真正生态旅游和休闲意义的,据不完全统计已不足半数,状况令人唏嘘。
从“一座难求”到“门庭冷落”,曾经火爆的“农家乐”等休闲农庄,为何会沉寂?
我市农业部门人士介绍,“首先,疫情对‘农家乐’造成重创,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消费方式转变,过去乐于到‘农家乐’消费的市民开始精打细算,消费方式出现明显转向。再有,人们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过去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看看田园风光、住住小木屋,再钓钓鱼、采摘一些水果,就很开心,但如今人们显然不再满足这种简单的农家生活,更青睐一些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趣味性的户外野营生活方式。”
除了外部因素,“农家乐”等休闲农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窝蜂盲目跟风导致“普通小菜馆+农家小旅店”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失去吸引力;并且,一些“农家乐”服务意识差,卫生不佳、收费过高,更糟糕的是个别“农家乐”用“饲料鸡”冒充“稻花鸡”,“挂羊头、卖狗肉”且价格虚高的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久而久之,“农家乐”的口碑慢慢就变差了。
4日傍晚,江苏省沿江农科所休闲农业研究室主任李玉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农家乐’等休闲农庄的经营实践来看,做得比较好的浙江等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相当重要,某种程度上给予了经营者实实在在的‘定心丸’和利好。目前,在南通,‘农家乐’等休闲农庄的状况确实同样不容乐观,但能逆风飞扬的也不少,譬如通州的‘开心农场’,承接了针对孩子们的教辅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所以发展得一直比较好;这就提醒人们,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定位,要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绝不能跟风。特别是一些休闲农庄一定要在吸引客源、留住客人的农家绿色无污染、环保绿色农产品上真正下功夫,做出行业口碑和品牌;不少农庄正是由于忽视消费者的体验感,最终被消费者遗弃只能被迫停业倒闭。”
李玉娟最后强调,在当下市场行情与市民消费状态存在“剪刀差”的情况下,以变应变是上策,“农家乐”等休闲农庄经营人员一定要另辟蹊径找准自身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之路,通过特色来吸引本地和外地客源,从而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