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导游结缘 | 南通发布



导游,是这几十年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出现的崭新行业。

导游属服务业,但又是一项智力活儿。凭聪明之头脑博闻强记,记得住所行走路线的地理知识、人文掌故和精准年代数据,拥有天生的好喉咙、强健的身体。饿得、晒得、冻得、跑得,还要受得,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和接受百人百性,甚至遇到无厘头的苛责,你都得不带情绪,倍加小心地把一队旅行者带好。谁说导游是快乐的天使?我不同意。导游只是把快乐活泼的一面展示给游人,让大家一起阳光欢乐,而生活的酸甜苦辣则被默默装进了背囊和心脑。

再如,游人偶见茫茫戈壁、巍巍祁连山,一般都会“哇噻”,太美太震撼了,是的,偶见着实如此。你可知道,导游在戈壁沙漠间经年累月穿行,在空气稀薄、沙尘眯眼间熬着,他会哇噻吗?但他们内心的不悦能体现在脸上吗?切不可为呀!得像打了鸡血般激扬文字,陈述或赞美戈壁沙漠的形成、沿革及治沙进行时。职业操守告诉他们,必须反向思维,时时把自己当游客,才能带来新奇感与诱惑力。

然而,导游的难谁能真正理解?真正的难是导游不能把控的事情常常出现,让他们频受“冤枉气”。比如个别游客不守时,因一两人的任性影响全队行程,此时难免有人指责导游把控不严,无端受到责难。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路上行走一天,导游便得有受“夹板气”的心理预期。而导游队伍也在这种种缺少公正的批评声中成长成熟起来,真有不少练就了宰相的心胸、冯巩的面容。

从我内心深处看导游,不光是停留在理解或几分同情的层面,而是用“敬重”二字来概括。去了陌生地,导游便是我们游客的老师,甚至有导游伤风头疼声音嘶哑时,也在介绍沿途的风土人情及景点的前世今生。我甜醉湖光山色这些年,认识了许多导游,多数成了微友,有事询问一下,准会得到爽朗的回复。节日问候一声,也是人生之积缘。


至于导游,尤其是没有底薪一族,靠细致精心的服务而赢得客人信任后,在行程中卖点地方特色、名优产品,大可不必计较。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眼下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可以想象,当我们有一定能力时,不妨帮一把如我们子女般大的导游,量力买点也算是对他们服务的回馈,危难伸援手功莫大焉,何况还同吃同行、鞍前马后一段行程,我以为是一种结缘,理当珍惜。况乎外出一趟总不能空手两拳回家呀。所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有如此预期踏上旅途,一定收获满满。

于是,我便开启了幸福晚年,常吃到新疆阿克苏脆甜的苹果、内蒙古坝上的驼奶、陕北米脂清香四溢的小米、承德山楂糕和板栗……都是结缘导游后的累累硕果,让我内心常常泛起阵阵甜蜜。导游小友成了生活的陪伴,不亦乐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