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谋全局强协同 多措并举提质效——2023通州区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纪实 | 南通发布

政务信息化项目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在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办事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通州区严格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抓住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项目评审流程,发挥专家支撑作用,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推动项目集约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力促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了政务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和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规范制度引领。根据省、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新要求,通州区结合全区现状,完善出台《通州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筹和规范管理。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会、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贯彻宣传新的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通州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配合区审批局做好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配合区网信办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合区保密局做好项目的国产化工作等,确保管理办法落到实处并规范项目建设。同时,根据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变更的现实情况,制定了《通州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项目建设变更的条件范围和操作办法。


强化部门协同。通州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国家保密局、区公安局、区档案局等8个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预算、申报、审批、采购、建设、网络安全、密码应用、上线运行、等级保护、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举办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业务培训会,相关管理部门对全区53家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负责同志就网络安全建设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新建项目立项审批、年度计划组织申报等工作进行宣贯和部署。

(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业务培训会)

强化智库支撑。2023年,通州在全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范围内开展专家征集工作,首批入库专家25名。专家分布在公安、农村、教育、交通、卫健、人社、司法、审批等各行业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入库以来,专家参与该区政务信息化项目的方案咨询、项目评审、竣工验收等工作,对参审项目发表专业性意见,充分发挥专家在评审领域的技术把关和智库支撑作用。

(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培训会)


严控项目准入。为节约财政资金、规范建设成效,从源头把控信息化项目的准入管理,规定符合《通州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内容、本级政府要求、上级部门要求的项目方可纳入年度信息化项目申报范围。在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后,会同财政、网信等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从建设内容和建设经费上对项目严格把控,杜绝不符合建设内容要求、经费估算失实的项目进入后期评审阶段。


坚持全程管理。根据管理办法,做好项目申报、评审、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等全过程管理,以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高效、优质。通过“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档案材料全程留痕。每月将建设单位“请进来”,组织召开政务信息化项目工作例会,汇报项目建设进度,会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按时推进。适时带着主题“走出去”,开展上门对接服务,及时为建设单位排忧解难,共同推进项目有序高效建设。

(多测合一项目建设沟通协调会)


强化学习提升。在工作团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今年通州分别到苏州姑苏常熟、南通如皋海安等地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调研学习。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参与项目实施、运行、验收等过程的管理,利用专业团队增强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项目的管控力度,防范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严格控制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制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项目实施方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2020年至2022年已建成运行的21家单位的56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其中开展现场核查项目39个。依据办法设置指标对项目申报、立项、建设、验收、效益等相关环节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建设单位次年项目预算安排等相结合,促使建设单位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效。

(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现场核查)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下一步,通州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将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共享、互联互通、资金统筹、安全可靠”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智库支撑,不断提升通州区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

(撰稿人:通州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刘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