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草莓、白茨菇、绿水芹……通州特“色”果蔬扮靓冬季餐桌 | 南通发布

“冬天的餐桌除了色香味俱全,也该如此色彩斑斓。”昨日,市民吴女士将自家的晚饭拍照上传了朋友圈,只见餐桌上绛红色的黑珍珠草莓、绿茵茵的水芹菜、在红烧肉里偷偷“露脸”的白茨菇,以及南通的特色菜——黑菜粉丝汤,吸引不少朋友点赞评论。

春节将至,色彩缤纷的各类果蔬陆续上市装扮市民的餐桌。记者从通州农业部门了解到,不少具有通州特色的果蔬也先后进入市场,满足市民需求。

草莓黑里透红,价高不缺尝鲜者    

17日上午,一走进位于通州区二甲镇的天采草莓种植大棚,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大棚内,一颗颗暗红色的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如同一颗颗“黑珍珠”。 

“这是我们去年试种的新品种,名叫真红美玲,因为颜色比普通草莓黑了不少,俗称‘黑珍珠’,号称草莓界的‘爱马仕’,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这种草莓颜色比普通草莓深,果肉细腻汁多,硬度适中,甜度较高。”种植户蒋钟强介绍,他家的黑珍珠草莓种苗是由天采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统一提供的,去年8月份移栽,10月中旬就开始挂果了。

“黑草莓”的种植和管理都不难,和其他品种的草莓差不多,但是对温度要求比较高。蒋钟强说:“寒冬时节,为了提供适宜草莓生长的温度,我们给大棚加盖了一层塑料薄膜,同时加强施肥和管理,开花后做好疏花疏果,才能结出这么好的果子。”

南通天采果蔬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瞿凯介绍,经过统一挑选和包装后的精品“黑珍珠”集中销往江浙沪等地的盒马鲜生、大润发超市。“目前每0.5公斤的‘黑珍珠’售价超百元,是普通草莓的4倍。销售两个月以来,顾客的反馈非常好。每天能销售1万至1.5万公斤,多的时候2万公斤左右。我们主要赶在春节前后进军高端市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茨菇白白胖胖,“小个子”惊艳食客    

深冬时节,位于通州区西亭镇西禅寺村的一大片水田内,已是一幅“荷尽已无擎雨盖”的萧瑟画面,在这看似“毫无生机”的水面下,却藏着一个个南通市民春节期间必吃的美食茨菇。

种植户万士好是安徽人,2023年在西禅寺村流转了20亩土地开始种植莲藕、茨菇、荸荠等水生作物。“这三种作物虽然品种不同,但是种植技巧和收割方式很类似。”万士好一边说着话,一边演示如何将茨菇从淤泥里“挖”出,只见他身着连体防水服站在田中,手持高压水枪,通过冲洗,将掩盖茨菇的淤泥冲开,一个个看起来像水仙花花球的茨菇浮出水面。

“我这是第一次种植茨菇,只敢先少种点试试手。”万士好说,因为自己的种植面积不大,就和老婆在附近的农贸市场租了两个摊位,自产自销,将田间地头最新鲜的茨菇送到市民餐桌上。“我种的茨菇个头不大,和南通人偏爱的大茨菇不太一样,但因为口感粉糯、鲜甜无苦味,还是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春节将近,茨菇的销量也明显上升,每天可以零售近100公斤。”

水芹郁郁葱葱,“路路通”价格翻番    

“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18日上午,在通州区金沙街道进鲜港村的一个水芹蔬菜加工基地内,十名工人正在整理刚刚采摘上来的水芹菜,负责人刘永杰则指挥着工人将刚刚采摘、整理、清洗干净的成筐水芹菜,浸泡到池塘内,等着泰州的客户来取。

进鲜港村是当地有名的水芹生产、加工基地。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村里很多村民都从事水芹采收、初加工、运输等工作,刘永杰便是其中一位。“我种植水芹菜已有30多年,今年承包了30亩水田。”刘永杰介绍,在民间被称作“路路通”的水芹,有着吉祥的寓意,春节前一个月是它的销售旺季。“这几天我平均每天出货2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5元。等腊月廿四、腊月廿五的时候,出货量还会大幅度增加,每天能卖两三万公斤,价格也翻番。”

据了解,通州区早在2001年就指导当地合作社注册了“进鲜港”商标,其后“进鲜港”水芹被上级农业部门评为无公害农产品,并获“南通市首届十大名优农产品”称号。

目前,通州的特色果蔬已成为市民餐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监管科负责人季萍萍表示,未来通州还将持续加大推广特色果蔬的种植力度,提高附加值,让传统种植业焕发新光彩,同时打造乡土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把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因为工作关系,我时常与通州农业大户打交道,发现他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技术水平。随之而来的就是,具有通州特色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开始进厨房、上餐桌。

特色农产品进厨房、上餐桌,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打开更广阔的致富通道,销售增加、收入增加。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能买到更多称心如意的特色农产品,“餐桌”变得更加丰富,舌尖上的幸福感更强烈,这是大家都喜欢的一件事。

这种“双赢”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出现的几率也将会越来越大。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