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影像先行
近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和智慧医疗的发展,市一院影像科迈入了高速发展期。科室突破传统读片的局限,深入临床一线,真正参与到患者诊疗方案的决策中,通过建立影像平台“智库”,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智囊团,为精准医疗提供智力支持。
几天前,市一院神经内科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围绕“一例隐源性卒中病因分析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制订”展开,影像科主任王天乐根据脑部核磁共振结果,提出了相关诊疗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王天乐介绍,目前,影像科神经学组在他和副主任朱丽的带领下,紧密联系卒中中心团队,致力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以及卒中患者功能影像评估,头颈部CTA+CTP一站式检查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精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该团队通过高分辨率血管壁MR成像,致力于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和卒中预防。朱丽介绍,该方法是目前可对直径仅有3~5mm的颅内动脉血管壁进行精准成像的无创检查技术,为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诊断、疗效评估及卒中早期预防提供客观证据。
近年来,神经影像亚专业团队不断探索开发实践新技术项目,如针对认知障碍、癫痫和帕金森等疾病的专项检查,受到临床科室的高度认可。
多项新技术,为心护航
眼下正值“倒春寒”时节,各类心血管疾病依旧高发。近年来,心血管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诊、治水平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影像科心血管学组坚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与心血管内、外科长期交流合作,创新在南通地区使用“双能量CT延迟强化扫描检测心肌纤维化”技术,为临床各类心肌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有价值信息,特别是为心脏磁共振检查禁忌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解决方案。
专业组在副主任黄胜、主任医师祁荣兴的带领下,率先在南通地区采用心脏磁共振进行左房纤维化检测,对预测心房颤动患者的消融结局、规划消融策略、指导重复手术以及评估卒中风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此外,专业组还率先在本地区开展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心肌应变,可检测心功能的亚临床变化。
每逢“体检季”,查出肺结节的市民逐年增多,很多人忧心忡忡。市一院影像科副主任崔磊的专家门诊就接待了不少这样的患者。
如何区分良恶性?何时需要干预?怎么干预使患者最大获益?穿刺、消融、放疗还是手术?崔磊表示,影像科胸组团队通过四大“利器”,指引患者实现精准诊疗。一是超低剂量的肺结节CT扫描,辐射剂量仅相当于1~2张胸片,而图像质量不降低;二是超高分辨率肺结节扫描,精准评估恶性征象;三是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诊断,提取肉眼无法观察的图像细节;四是针对无法做CT如孕妇、对辐射剂量比较在意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新引进的高端磁共振开展UTE成像,达到和CT相同的显示效果。
近年来,影像科胸部学组积极与呼吸科、胸外科、风湿科等临床科室进行合作,在肺结节、间质性肺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定量分析、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方面,为临床医师和患者解决了多项难题。
多学科协作,“剑指”肝癌
南通是全球肝癌发病较高的地区之一。肝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影像学检查在肝癌的筛查及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调查发现,现行的肝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及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等。在市一院,影像科联合肝胆外科、病理科、肿瘤科、介入科、放疗科,共同探讨肝癌的诊疗过程。
影像科腹部学组在副主任何伯圣、副主任医师杨巨顺的带领下,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为肝癌的早期发现、精确分型、靶向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了精准的影像信息,为外科的手术决策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临床科室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实现微创手术的精准施行。”何伯圣介绍,根据临床需求,该学组开展了CT外科手术路径规划、肝脏体积测量、肝脏肿瘤能谱CT扫描等一系列新技术项目,大大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粉红杀手”,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
为此,市一院影像科乳腺专业组与甲乳外科紧密联系,以临床需求作为研究的基点,致力于乳腺肿瘤精准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仅在乳腺MR上发现的可疑恶性肿瘤,术中无法准确定位。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认知融合下MR定位,即在扫描过程中发现病灶后将MR定位线移至相应层面,并通过球面径线测量标记进针点,引入定位针,可以辅助临床实施精准定位手术。”乳腺学组组长盛美红说。
为实现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的稳定监测,专业组还主动指导临床专科医师解读MR图像特征;积极参与乳腺外科基层义诊,推广乳腺影像检查优势,助力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精准筛查,助力民生工程
今年, 市政府继续将“65周岁以上男性常住居民开展前列腺癌筛查”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一院影像科首席专家龚沈初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近年来,我市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MRI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检查的最佳方式。
在龚沈初和副主任医师王林的带领下,影像科骨肌泌尿组在南通率先开展前列腺多参数MR检查,并最早引入基于PI-Rads评分的结构化报告系统。为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科室安排专人专时专地为患者进行前列腺MR检查。
针对骨质疏松人群逐年增高的趋势,学组在南通率先开展定量CT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与胸部低剂量CT检查同步进行,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快速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以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此外,科室与南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共同设计并研发出全新的分割网络模型,能准确地对受试者骨密度进行分类,准确预测椎体骨密度值。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我们始终致力于从临床的需求出发,寻求精准诊断的解决方案。”王天乐介绍,仅去年一年来,影像科就参与了全院临床各科室的MDT 800多例。下一步,影像科还将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协作的全覆盖;组织科室医技师开展技能比武;向全院推介各项新技术,充分发挥各类影像检查设备的作用,与临床合作碰擦出更多智慧“火花”,更好地造福广大江海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