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订单雪片般飞来,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行,一辆辆货车满载产品开往港口……3月8日,走进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12家女掌门人领衔的企业,“起笔开新局、全力拼经济”的春潮涌,一幅幅“敢”字当头扩存量、“竞”字为先提增量、“攻”字发力求变量的实景图尽收眼底。
曹彩红:
“四千四万”铸就常青树 勇立潮头育新机
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彩红的颈椎病犯了,轻伤决不下火线,她一边戴着颈托坚守岗位,一边指挥销售员开疆拓土,交出了今年1到2月应税销售同比增长16%、在手订单排到7月的开门红答卷。
如通股份的前身是如东通用机械厂,1996年出现严重亏损,时年46岁的曹彩红临危受命,挑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重担。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曹彩红每年200多天奔波在外跑市场,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进厂矿、下油田,苦苦寻找转型升级的出路。这一跑,跑出了油田井口产品持续出新、手动工具向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转型研发的创新之路,快人一步地踏进轨道交通领域,如通设计制造的轨道车辆钢质制动盘,各项性能国际领先,进入中铁供应商名单,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严峻,但如通股份依然产销两旺。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产品供不应求时,曹彩红提前布局育新机,根据石油钻采行业推进钻、修井作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打响产品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实现井口自动化新产品液压吊卡快开发、快试用、快投放,抢得了市场先机,近年来稳占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她围绕油田小修作业人员匮乏、招工难的现状,开发小修机器人产品,助力油田推进小修作业方式的变革;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一肩挑,如通成功为国内首创的3台万米钻机研发配套了各类特殊大规格、大载荷吊卡、吊环、吊卡/卡盘等井口工具设备,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
“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我们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全力拼增长、争贡献,打出自销、代理、委托销售的组合拳,让‘如通’品牌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力争今年出口占比达到40%以上。”曹彩红信心满满地说。
沈煜婷:
挑起“海宝”往前冲 育出60亿的增长点
脚手架林立,施工机械穿梭不停,分段施工、交叉作业现场一片火热。来到投资10亿元的海宝新能源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工地,江苏海宝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煜婷正在会商解决熔炼车间安装调试设备的难题。
该项目去年8月1日开工,补齐海宝电池上游链,年处置60万吨铅酸电池,产值达60亿元以上。目前,正在室内施工进入倒计时,全力冲刺设备安装,力争今年下半年投产,一年内实现10多亿元销售。“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了以动力电池—多元合金—循环经济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朝着百亿企业阔步迈进。”作为80后女企业家,沈煜婷追梦前行、芳华绽放,用实干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电池厂新上4条智能化生产线,极板车间新上2条连铸连轧自动化生产线,全部取代人工生产,去年,沈煜婷拍板投资1亿元,打造智能制造绿色工厂,单位能耗下降20%,增产不增排。风靡全球的“海宝新能源”系列迎来了堪称质变的迭代进化,新一代的新能源电池采用了升级石墨烯技术,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20%。更大容量、更耐低温、更远续航、更长寿命,一年一代,代代领先,出国留学归来,放弃在国外全球百强企业高薪的沈煜婷,瞄准全球一流,推进科技创新与智造的全面融合,海宝新一代电池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和绿色化。
向着春天进发,扩总量永不停歇。过去,工程机械车用电池领域被国外垄断,沈煜婷打造一流研发团队,自主创新推出免维护动力电池,不仅打破美国trojan电池在工程机械领域多年的垄断,更是在性能和寿命上超过进口电池。目前,在国内成为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供应商,今年计划与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车租赁企业展开战略性合作,将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去年,她还在意大利、越南等数十个国家铺开销售网络,今年继续开拓海外市场,让替代进口的“海宝造”驰骋全球。
舒雪艳:
勇涉险滩开新局 小厂爆发大作为
“50套高端不锈钢阀门,我们急着要货,最迟在2月28日交付。”2月6日正在广东家里准备年货的法国独资企业毕普帕罗洛江苏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舒雪艳突然接到客户电话,急需毕普配合供货。由于工厂和供应商均已放假,短时间内交货几乎不可能。
然而,舒雪艳急客户之所急,立即云上办公,召集生产主管碰头商讨,要求提前结束春节假期迅速返岗,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经过一线员工突击生产,提前7天交付,助力客户顺利投产。
大年三十,正在忙着全家人年夜饭的舒雪艳,突然接到国外客户要求开跨国会议的电话,立即放下手中的家务,转身和客户就合作的细节进行磋商,拿回近1000万元的订单。
“今年外部经济环境异常严峻,但我们全体员工以滚石上山的拼劲勇开新局,干准了不放手、干不成不松手、干不好不丢手,不断搬走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奋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勇当开发区工业崛起的先行者、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的排头兵。”舒雪艳说。
舒雪艳从南昌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后,先后干过设计、销售,2015年4月,法国企业老板投资如东经济开发区,任命她当公司总经理,独当一面负责生产经营告别广东老家,到如东9年来,舒雪艳把毕普当作自己的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刚来时,租厂房生产,第一年应税销售才2000多万元。近几年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昂首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列,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滚雪球滚出一个“小巨人”,这让法国老板刮目相看,决定在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追加1500万美元投资,征地36亩,建设自己的厂房,把如东打造成为亚洲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新产品开发围着客户转,快速响应,合力创新,这是舒雪艳的制胜法宝。建立研发激励机制,让科技人员的报酬与新产品销售挂钩,催生4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
唐秋琴:
聚才撑起艳阳天 发展按下快进键
江苏邑文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占员工总数一半的科技人员埋头攻关,其余员工分头组装ICP电感耦合型离子体刻蚀机、等离子去胶机,一台台产品刚刚下线,陆续装车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今年,我们的订单增长50%,全厂上下500多号人,从年初开始就进入冲刺全年红。”厂长唐秋琴说。
2018年7月,江苏邑文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如东泛半导体产业园,研发生产“头发丝上雕花”的“高精尖”产品。没有一流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将一事无成,唐秋琴招兵买马,把主要精力扑在招引半导体研发领军人才上。
“我是东北人,被唐厂长的真心爱才、善待人才、厚遇人才的诚意所打动,放弃在老家的高薪,来到如东,出任电气开发部经理。”沈阳人高阔在线上面试时,为遇到唐秋琴这样的“伯乐”而“飞”进江苏邑文,把8个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用在了产品上。
“拼经济,首在拼人才。只有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才能互相成就。”唐秋琴认为,在“人才拉锯战”的大背景下,引进人、用好人、留住人,要有独门绝技。她建议公司出台一系列暖心举措,持续打造创新“苗圃”,厚植科技成果孵化产业的沃土。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新品迭出,到目前,江苏邑文研发人才增加到270多名,拥有发明专利92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软件著作权44个,量产15款“高精尖”产品,推动江苏邑文飞速发展,在第三代半导体细分领域跃居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