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创新探索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为技能人才“铺路架桥” | 南通发布

“我们在设计中结合了传统的莲花纹样,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总觉得不够时尚……”3月29日上午,通州中专学生季泓妤向如皋中专老师戴扬详细介绍了第一小组的课前设计情况。针对学生们的困惑,戴扬和施捷醒目知色服装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现场一一点评,给出了结构、色彩等方面的修改建议。

这是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实施主题教研活动中的一幕。3月28日至29日,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该活动,来自全市的12所职业院校负责人、骨干教师齐聚在通州中专,共同探索我市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之路。

时代呼唤新型教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是创新生成的策源地,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因此,职业教育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的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实际教学来看,孩子从现有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比较死板。”在28日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主题沙龙上,南通首恒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新直言不讳。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沃土。教材一定要活起来,不能拘泥于以往书本知识,要把企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素养融入。”担任通州中专产业教授后,江苏通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进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他说,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也吸纳了不少学生就业。但他发现,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同样有深切感受的还有来自如皋第一中专的吴鹏宇老师。短短几年的时间,原先接触的企业迅速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令他很吃惊,“教学与企业脱节了。教学一定要把企业拉进来,共同研讨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的教材。”

“职业教育不能用过去的教材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而是要跟上时代脉搏,探索职业教育的新型教材。”市教科院职教研究室研究员王爱华在沙龙上呼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为职业教育新型教材指明了路径。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基建任务。

近年来,为深化全市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市教科院职教研究室牵头组织全市职业学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和打磨精品课程,涌现一批“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十四五”以来,全市共有109个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17个团队获得省一等奖。我市10所职业院校有市级精品课程39个,省级精品课程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课题232个,省级课题数153个,国家级课题数5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既有政策文件要求,又有现实问题需求。”市教科院职教研究室主任刘兵兵说,实际中,专业课教材大多没有脱离学科体系,针对性不强,部分专业课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吸引力。

那什么是新型活页式教材呢?市教科院副院长顾志刚介绍说,市教科院一直聚焦服务学校的内涵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和服务地方教育决策,探索课堂、课程、课题研究的南通路径。而活页式教材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教材形式,它以国家职业标准或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模块化的学习任务。活页式教材兼具“工作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活页内容与时俱进、可增可减、非常灵活,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说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体。他表示,“教材革新正当其时。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新’包括新要求、新团队、新内容、新结构、新形式。”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岗位分析不够明确,比如品控角色没有看到任务和决策的分析”“项目设计有点凌乱,相关资料查询不够明确”“课程对文化传承挖掘还能再深一点……”在新型活页式教材课堂观摩分组研讨上,市教科院、职教教科研中心组的专家和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们纷纷提出了中肯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为了学生,使用者是学生。”王爱华表示,活页式教材也是一种“学材”,不像传统教材只是简单描述知识点,也不同于实训指导手册直接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提供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指南、评估结果等材料,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通过引导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以往教材长久不换。新型活页教材则不同,会根据产业变化删减或增加或废弃。”王爱华说,它把最新的技术、理念、需求融入其中,提供立体式资源,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分层分步实施,把教育功能和企业生产两条线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就像从和面学起,然后学调馅儿,再包包子,再到后面学会做复杂点心,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技能。”

“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深度学习,实现有效教学学习,培养急需的人才和离不开的人才。”如皋第一中专老师赵永红认为,新型活页教材要在老师、学生、企业层面开展深入调研,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和活页教材开发目标,助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有意义。”通州中专副校长高飞说,全省中职院校中只有通州中专开设了家纺专业。学校把该专业开在产业链上,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邀请企业导师授课、研讨教材,取得了良好效果,家纺专业的学生就业供不应求。

这次展示的服饰图案拼布创意设计的教案,是由南通中专科研处处长施捷和戴扬一起推敲设计,市教科院专家帮助一起磨课。“新型活页式教材运用了跨学科思维,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跨校合作。新教材对老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我们加强对专业的钻研和产业的调研。”施捷说。

筑云信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星受邀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企业指导老师,他在点评时表示:“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教学相辅,有利于培养更多优质技能人才。”

“这堂课很有趣,除了学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动手实践,查询资料,听企业指导老师的意见,感觉很实用。”季泓妤笑着说。

持续探索培育人才

在本次活动中,通州中专展示的《生活物联:典型产品的制作》活页教材,不仅打破了学科体系,融合了《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而且蓝牙音箱、厨房报警器等项目紧贴生活,融入了稽查、工艺、点检等多个岗位,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如皋中专老师薛振华表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生态都很活,令人大开眼界。”

“课堂是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新型教材的试金石。”基于融合教学的机电专业新型活页教材开发,通州中专校长姜汉荣作了题为《坚持“五维融合”,打造“四有课堂”》的报告。他认为,应以德、知、技融通为目标,以学校、企业、行业联通为保障,以课、岗、证贯通为路径,形成目标、内容、情境、过程和评价“五融合”教学体系。

image.png

尽管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有不少老师坦言在教材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困惑。

“一些老教师有职业倦怠,不愿意参与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除了长期合作、有教育情怀、懂技术的企业负责人很配合外,有些企业在我们调研时不愿意透露技术和工艺内容……”如东中专副校长陈建分享了遇到的难处。同样感到有难处的还有通州中专对口单招部副主任张健,“网络直播没有现成的教材,一切都靠自己摸索,所以心里有些不踏实。”

“我们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不断推倒重来。如何把企业岗位任务和教材中的知识技能相融合,把最新的技术、工艺、规范引入到教学中来,并且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相融合,我们还有很多研究空间。”通州中专教务处副主任戴志超说。

从本次课堂观摩分组研讨的情况来看,有部分教材没有打破传统教材的知识本位,理论知识过多。还有一部分教材没有与普通实训指导手册区分开来,没有通过问题导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有的没有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来展开……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项目)选定、工作式学习任务设计、教材体例结构设计、知识点选用与编排、活页教材试用与完善……对此,刘兵兵围绕新型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开发作专题报告,为大家理清思路、指明方向。他认为,新型活页式教材必须坚持校企双元、适岗融创、行动导向、多态呈现。教材开发需要校企双元团队协同参与,内容要体现立德树人、适应岗位、创新创业和与时俱进,并采取多种内容页、多维功能域、多形态资源等新形式。

“教材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好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市教科院院长徐卫华表示,市教科院将同时推进新型活页式教材和精品课程开发,在培养人才时以德为先、以用为本、以新为魂,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