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海港口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同比增长 | 南通发布

3日上午9点许,弘泰227轮装载着665标箱的粮食类、五金类、电器类等货物,缓缓驶离通海港区前沿码头。今年以来,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港口能级实现新跨越。一季度通海港区集装箱吞吐总量与内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三个重要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

“作为内贸干线的弘泰227轮从海口始发,泉州码头加载完集装箱货物后平稳靠泊通海港区,码头作业人员马不停蹄卸完508标箱集装箱后又立即进行装载直至集装箱船舶顺利离泊。”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负责人严李灿介绍,连日来,通海港区集装箱船舶进出繁忙,码头桥吊作业紧张有序,接驳车辆往来穿梭,码头生产一派繁忙景象。

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通过提升码头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赢得市场,港区内活力四射、春潮涌动。3月以来,通海港区码头3个泊位、10台岸桥满负荷作业,迎来生产高峰。3月17日至18日,面对5艘干线集装箱船接连抵港情况,公司科学统筹泊位,针对性开展“船到船”“边装边卸”装卸工艺,提升泊位利用率。同时,持续优化作业路分配,配足9条作业线,强化作业现场动态监管,快速衔接各作业环节。3月18日单昼夜装卸集装箱达6358标箱,突破去年6315标箱纪录,夜班单班完成3693自然箱,创下夜班最高纪录。3月20日,通海港区码头迎来船长263米、吃水9.2米的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新扬州”轮,装载2309标箱,船时效率达143标箱/小时。

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积极优化航线布局,今年一季度,新开南通—深圳、南通—营口2条内贸航线,进一步拓展内贸干线网络规模,搭建纵贯南北物流的大通道;外贸近洋航线实现与日韩主要港口的直接通达;内河支线不断升级,实现内河主要港口高密度全覆盖,干支线衔接增强,互为补充,进一步完善内联外畅的航线网络。此外,吸引新客户到港,码头业务辐射圈持续扩大,一个长江内贸集装箱枢纽、近洋集散基地、远洋集并分拨中心港口初具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加强与属地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形成强大合力。科学制定进出港计划,进一步完善船舶靠泊方案和安全措施,夯实水上交通基石。压缩业务手续办理时限,助力口岸通关便捷高效,有效减少非生产作业时间,提高泊位作业效率。形成共创共享共赢发展模式,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动力。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永健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紧扣江海联运枢纽港的战略定位,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以更精细的生产管理稳步提升经营效益,加快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