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身后事走进大众视野 行业“健康成长”亟待被“看见” | 南通发布

“撸猫”“吸狗”日渐融入中国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近期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去年,“90后”“80后”作为养宠主力军,人数逐年上涨。随之带来的宠物全生命周期的消费产业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除了宠物生前需要得到悉心照料外,宠物离世后的善后事务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在通城,宠物殡葬服务业正悄然起步。

有仪式感地对宠物说再见

“小姐姐很温柔,这边环境很好,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风吹起屋檐的风铃时,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前不久,女孩嘟嘟(网名)的一只宠物狗因病去世,在唐闸古镇的一家宠物善终中心,她和小狗作了最后的告别。嘟嘟说,在做完告别仪式后,她突然听到一阵风铃声,感觉就像自己的狗狗在回应她,这让她的忧伤减轻了不少。

“对于南通市区的客户,我们会提供专车免费接送。我专门设计了一只黑色的箱子,用来运送宠物遗体,里面会配上一次性尿垫、毛毯等;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宠物,我们也有软担架运送。”这家宠物善终中心的创始人是95后女孩朱迪,她也是一个养宠达人,家里养了4只小猫、2只小狗。

令嘟嘟倍感温馨的,是充满仪式感的“宠物遗容整理”环节,整个过程时长40分钟。“我们会通过调配的护理液,为宠物进行全身清洗,重点清理口鼻处流出的血污和下身的排泄物。如果眼睛睁开或舌头伸出来,我们也会进行复原。”朱迪说,小动物去世时间越长,遗体就会越僵硬,“如果眼睛无法闭合,我们就会特制的药水,让它们的眼睛看起来更亮。”对于一些坠楼或车祸死亡的宠物,遗容整理难度更大,这一环节会超过1个小时。

让嘟嘟有些意外的是,工作人员还让她亲自为小狗剪下一撮毛发,用来制作纪念吊坠,并让她在寄语卡上写下对宠物的留言。“整个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房间,让我一个人和小狗静静地待一会,还贴心为我准备了纸巾。”嘟嘟说,当自己放声大哭后,情绪得到了宣泄,整个人感觉也好多了。

“我们设立了独立的视频包间,全程直播宠物火化过程,宠物主人可以坐在沙发上观摩。”在送小狗去火化前,朱迪接过了嘟嘟带来的宠物玩具、零食等一同送去火化。

为了避免“睹物思狗”,嘟嘟选择将狗狗的骨灰寄存在宠物善终中心。“这里的骨灰罐特别漂亮,有陶瓷和金属两种材质,款式都很可爱。”嘟嘟为去世的小母狗选择了一款粉色的陶瓷骨灰罐。宠物火化后49天提供免费寄存,之后每年收取300元寄存费。

目前,这家宠物善终中心共有20罐宠物骨灰在此寄存,逢年过节,也有宠物主人前来敬香凭吊。

帮助他人,疗愈自己

十字架、圣经,加上四周白色的墙壁,整个装修风格充满西式风情......4月23日,在市区中南城附近的一家宠物善后服务店内,记者看到这里富有特色的西式宠物殡葬服务。店员黄雪告诉记者,这里的善后服务有别于中式传统风格,受到了一些在通外国养宠友人的欢迎。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通城宠物殡葬服务的商家不足10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有自创品牌的,也有加盟其他品牌的,从业人员大多是90后年轻人,服务模式包括“专车护航”“善终美容”“告别仪式”“宠物火化”“定制纪念品”等一条龙内容,一般以宠物的重量收费,一些机构还设置了安抚师、美容师等岗位,总体费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仓鼠,后来找到在中南这家宠物善后机构做了告别仪式,感受到了一次特别的服务,于是就诞生了加入这个行业的想法。”黄雪是一名00后女孩,她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既能帮助他人,又能疗愈自己。

95后女孩张曼玉也在一家宠物善后机构工作,“做这一行肯定是养宠人群,需要较好的共情能力,耐心倾听宠主与小动物的故事,也需要学习宠物护理知识。”张曼玉说,这份工作让她的内心很安静。

“我三年前就做这一行了,算是南通起步较早的宠物殡葬师。”朱迪说,初中时她曾养过一只小约克夏,成为她读书时光最好的伙伴。后来狗狗去世后被家人埋在了小区里,当时她就很遗憾没有跟狗狗好好告别。“与人相比,宠物的生命很短,小狗10到15年,大犬基本12年左右,但它们带给主人的快乐是长久的。”为了延续心中的那份情结,2021年底,朱迪开了一家宠物善后机构,希望为养宠人群与他们离世的宠物提供一个体面的告别。

这些年,朱迪结识了一大批救助流浪动物的热心人。“聆听他们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就是一个很疗愈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亲手送走了400多只小动物,除小猫、小狗外,还有乌龟、热带鱼、龙猫、猴子、垂耳兔、花枝鼠等。”朱迪说,她都拍下了它们的最美“遗容”,并结合它们生前与主人的生活片段,加上个性化的告别仪式,剪辑制作视频,留给宠主作为永久的纪念。

多样化文创产品寄托哀思

将宠物骨灰混合到颜料里,制作宠物油画;用宠物生前的毛发制作成宠物皮雕;将宠物的牙齿、骨灰等混合到石膏中,制成宠物雕塑;通过特殊工艺,将宠物的骨灰制作成戒指、项链等“生命晶钻”产品;按照宠物生前的样子,用其毛发制作成毛毡画,不仅逼真,还能还原真实触感......

“太有创意了,也很有纪念意义。”上周,在市区一家名为“暖岛”的宠物善终机构,市民陈先生见到这些充满创意的宠物善后文创产品后,连连惊叹。“所有产品都是我原创设计的。”店主毕业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利用自己擅长设计、绘画、手工的特长,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并在抖音、微信号、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受到很多客户的喜爱。

“‘暖岛’的意思,就是希望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通过推出宠物善后文创产品,让宠主感到死亡并非冰冷、阴郁的,也可以是温暖、阳光的。”为了营造温馨的店铺环境,店主特别任命了一只7个月大的小狗“胖虎”担任“店长”,每次有客人带来,它都会摇着尾巴欢快地上前迎接。店内还悬挂展示了一张以“胖虎”为原型制作的宠物油画,“很多进店客人都会抱着‘胖虎’和这张画合影。”

业内人士指出,宠物殡葬行业的服务对象并非离世的宠物,而是和它们朝夕相处的宠物主人,无论是流程中的仪式感,还是文创纪念品,带给宠主的情绪价值不言而喻。“很多人把动物的离别看成是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生死离别的课。死亡是一个瞬间,但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我们就是提供这个过程,让活着的人不要一味沉浸在悲痛中。”朱迪说,去年10月,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到店里送别一只因病过世的折耳蓝猫,“在观看宠物火化直播时,他们对着视频一边挥手,一边说‘Kitty(宠物昵称)再见’。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新兴行业亟待规范发展

“与传统的土地掩埋相比,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宠物的善后事宜,也是一种环保行为。”朱迪强调,入土掩埋动物尸体至少要达到1.5米的深度,才不影响环境,否则一旦掩埋深度不足,尸体腐烂发酵散发出的气味,很可能会引来其他野生动物刨挖,造成二次污染。一些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如果不进行彻底的高温火化,还可能会传播细菌和病毒。

随着我国整体婚育率的下降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近年来,宠物经济以一股强劲的势头涌入消费市场。除了年轻人外,越来越多的独居者和老年人开始将宠物视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家庭成员。在这一背景下,宠物殡葬行业的发展前景无限。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新增宠物殡葬相关企业超过1400家,同比增长510%。但与此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问题:行业门槛较低,存在“无证经营”现象,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及相关审批手续。

“要合法焚烧宠物,就必须获取动物无公害化处理资质,还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该资质的审核非常严格,业内部分商家资质齐全。”朱迪透露,与入殓师不同的是,宠物殡葬师未被国家人社部门列入正式职业,缺乏统一的从业资格和认证。

“希望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同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这一新兴行业。”朱迪说,她期盼加入一个行业协会,与同行定期交流,共同做优宠物殡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