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公路+产业、旅游、生态”新模式!启东2700多公里美丽农路铺就百姓幸福路 | 南通发布

昨天,在 “江苏‘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启东合作镇政府前路上,追风汗马单车俱乐部的骑友们穿梭其间,共赏沿途如画风景。启东市自行车协会秘书长季长春告诉记者:“遍布城乡的农村公路,为发展骑行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启东市民喜欢在绿树成荫的乡间道路上骑行,感受别样风情。”

近年来,启东市不断密织、铺实农村交通网,区域内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00多公里。会“唱歌”的农路,六车道的农路,通江达的农路……启东积极打造“美丽公路+产业、旅游、生态”新模式,“四好农村路”舒展延伸、四通八达,串起了沿途海滩、渔村、海上牧场,搭建了经济发展新桥梁,让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幸福路。

一条“会唱歌”的农路 带来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启东的合作镇有一段“音乐公路”,当记者驾车进入该路段时,眼前会映入醒目的音乐路面标识及歌曲提示,驾车以35公里至40公里时速驶过时,能最清晰地听到音乐旋律。这是南通市首条音乐公路,许多游客因为这条特别的农路来这里打卡。

作为合作镇红色旅游景点的组成部分,该路是通往启东市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的必由之路,路段东起合作镇北环桥,西至环镇北路与志合线交叉口,全长456米。这条公路以路面为唱片,车轮为唱针,当汽车以35公里至40公里时速驶过时,胎噪“变声”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

合作镇是革命老区,依托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不断挖掘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把红色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曹家镇红楼、中共启东第一个党支部纪念地、铁强公园、启东首届县人民政府旧址、伏击日军首次胜利纪念地、反据点斗争首战胜利纪念地的修缮、修建,使红色研学路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为红色旅游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公路”串联起一个个红色景点,成为“农路+红色旅游”的具体实践,实现了启东农村公路从有到美的一次历史飞跃。 而日渐兴起的红色旅游,也为小镇的发展振兴注入新活力。“下阶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好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等项目,从‘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入手,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食宿、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乡村旅游设施提质升级。”合作镇党委书记陆琛杰说。

据了解,启东根据全市旅游景点布局,打造最“鲜”公路品牌,将沿线景点串成线、连成片。先后为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启唐城、果园生态区、渔港码头等景点量身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常态化举办环启168公里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启东首届海上半程马拉松比赛。

一条双向六车道农路 服务临港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启东市吕四港镇,有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农路,通港大道(G328—府前路段)位于吕四港镇新城区的东侧,为南北方向,于2012年开始规划设计,2014年正式建成通车,北起G328,南接S255,全长约1.8公里,宽54米,每个车道均宽3.75米,10米中间分隔绿化带郁郁葱葱,沿线环境整洁优美。

“通港大道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类型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为保障出入吕四起步港区‘2+2’通用码头的重型车辆出行无障碍,通港大道的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是严格按照重型荷载的标准进行建设的。”吕四港镇建设局局长黄海伟介绍,当初规划通港大道时,是为了对接吕四港镇的作业区,优化周边的交通网络。

通海大道是连接江苏新出海口吕四港作业区的一条交通快速通道,是目前出入“2+2”码头的最主要通道,代表了启东农路建设的高标准。近年来,“2+2”码头作为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每日都是一番忙碌景象,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而作为港口产业的交通运输大动脉,通港大道的双向六车道对于港区车辆的出入起到了分流作用,同时也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

启东滨江临海,依托大海的吕四港口,两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和两个10万吨级的散货码头正在崛起,沿江海工船舶园分布着中远、中集、振华重工等近20家大型船舶企业,临港重工和沿江海工产业同样渴望高质量建设的农村公路。

近年来, 启东规划建设了沿江公路、海防公路、七兆线、通港大道、如意大道、石堤大道等一批垂江垂海、通江达园的农村公路,平整宽阔的农村公路为沿江沿海企业构建了便捷的运输通道,不但解决了最基本的运输问题,更是在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

一条4个村民上镇的农路 成为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这些天,家住启东市寅阳镇寅西村13组的钱冠昌每天都起得很早,他将前一天晚上提前摘好的一筐筐新鲜蔬菜麻利搬上了车,准备前往镇上富利来农贸市场销售。“路上车多,骑慢点,注意安全。”“现在的道路宽阔,视线清晰,就放心吧。”面对老伴的叮嘱,钱冠昌回复。

位于寅阳镇镇政府东侧的寅和路,是钱冠昌每天去富利来农贸市场菜的必经之路。寅和路东起东和线,南至寅戤路,全长5.079公里,途经和合镇村、庆佳村、稷字村、寅西村,是4个村通向镇区的要道。

过去这条路一到下雨天四处是水坑,骑车的人经过得小心翼翼,汽车驶过也是摇摇晃晃。路宽仅4.5米,每到上下班时间,汽车、电瓶车、自行车、行人拥堵不堪,安全隐患颇多。改变始于2018年,寅和路进行提档升级,路面拓宽至9米;2022年,完成路面提升工程,旧水泥路面改铺沥青路面;具备条件的路段,路田、路宅分家。如今,全线道路顺畅通达,路面干净整洁,附属设施和安防设施完善,真正成了修到老百姓心坎里的平安路。

启隆镇园区三号路,全长0.99公里,周边有崇启花卉城和多个蔬菜大棚基地。“以前道路宽度有限,路面还有不少破损,不仅出行不便,大型农机也不方便进田作业。”种植户吴东辉说。

路的好坏直接关乎一方群众的出行安全和幸福指数。对此,启隆镇园区三号路全线进行了翻新,东段460米路面拓宽至6米,西段540米的老路面进行了修补,并铺设沥青。“现在好了,出行更加便捷,以前两车相会都不能通行,现在卡车也能开上路,也不用担心农机下不了田,既提高了种田收割的速度,来回运输粮食也变得方便了。”吴东辉对改造好的新路赞不绝口。

修的是路,连的是心。近年来,启东市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持续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很多像老寅和路这样的农村公路得到提升改造,单改双、路灯亮化、危桥改造、生命安全防护等工程项目持续推进,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2017年以来,启东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超500公里,道路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