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世界里翩翩起舞!南通8位听障女孩“舞”出人生新篇 | 南通发布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丁小凤、陈舒雨回母校看望老师。15年前,该校8名听障少女表演的舞蹈《拉丁风情》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国60周年《祖国万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录制并获奖。她们踏入社会后自强自立,又各自“舞”出人生新篇章。

无声世界破茧成蝶 央视舞台绚丽绽放

2009年5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国60周年《祖国万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在中国评剧院正式录制。当晚,由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8名听障少女表演的舞蹈《拉丁风情》征服了表演嘉宾和观众们,荣获晚会最佳组织奖、最佳编导奖和优秀节目奖。

“唐伯乐、陈艳、纪婷婷、黄菊香4人身着火红的舞衣,丁小凤、陈舒雨、张燕、黄飞燕4人身着潇洒的男装反串表演,她们和着激昂的乐曲,用整齐的舞步、流畅的动作完成了表演。”回眸15年前的录制现场,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吴爱琴记忆犹新,“她们在无声世界里破茧成蝶,诠释对音乐与舞蹈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奏响了生命的强音。”

吴爱琴回忆,当年4月初,央视在全国选拔群众节目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祖国万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该校舞蹈《拉丁风情》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江苏赛区脱颖而出。5月3日晚,晚会在中国评剧院录制,著名歌唱家蒋大为、陈思思、刘和刚等相继登台演唱,20余个群众节目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

“录制结束后,蒋大为老师专门跑过来鼓励同学们,‘希望你们的舞蹈越跳越好,有机会再来北京’。”吴爱琴介绍,当年这个节目共排练了4个月,担任舞蹈老师的李玉兰,擅长国际标准舞和拉丁舞,还是国家级裁判,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听障少女跳舞,却是第一次,“而我担任手语老师,为孩子们做翻译。”

走上社会努力打拼 家庭幸福踏实生活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当年参加表演的丁小凤和陈舒雨结伴回母校看望吴爱琴。“你们都没有舞蹈基础,训练是从‘摸音箱’开始的,长达数月的无声旋转,终于掌握了舞曲节奏,配合默契地完成舞蹈动作。”吴爱琴与丁小凤、陈舒雨用手语交流,回忆当年训练场景。

当日,陈舒雨的丈夫石程也一起回到母校,他和妻子是同班同学。“我们毕业后走上社会,自食其力,儿子健康活泼,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陈舒雨向吴爱琴汇报毕业后的发展。她在一家企业工作,丈夫白天送外卖,晚上摆摊卖美食,收入还不错。

丁小凤的丈夫是一名健全人,与妻子经人介绍相识、相恋,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儿子已10岁,聪明伶俐。丁小凤从事电脑绣花工作多年,技术娴熟。最近,她开始一人操作两台机器,收入也相应提高了一些。丁小凤勤劳能干,全家人对她都很尊重。

当年参加表演的8名听障少女,来自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六、七、八、九四个年级,她们先后从母校毕业。丁小凤、陈舒雨、张燕3人早些进入社会,唐伯乐、陈艳、纪婷婷等5人继续读中专,后来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耕耘特殊教育园地 见证学生成长历程

“我与8名听障女孩一直都有联系,也见证了她们一些重要的人生时刻。”吴爱琴说,唐伯乐、黄飞燕结婚时,都邀请她参加,“同学们走上社会,大部分人已结婚成家,还有两位女孩也找到了心仪的男友。”

在丁小凤和陈舒雨印象中,当年的吴爱琴老师为舞蹈《拉丁风情》付出了很多心血,“每天清晨,吴老师早早起床,把我们一一叫醒练舞。她没有学过舞蹈,为了让我们尽快掌握舞蹈要领,她也跟着一起学一起跳,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

吴爱琴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5年前带领8名听障女孩赴北京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中央电视台《祖国万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录制,这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事,“当年的获奖奖杯、证书和演出照片,我都珍藏着。”

蒋大为与听障少女们合影。

“吴爱琴老师从教27年,深耕特殊教育园地,曾获教育部特教园丁奖、中国‘好老师’、南通市劳模、感动南通年度教育人物等荣誉。”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陆灵俊说,8名听障女生当年在吴爱琴的呵护下,在无声的世界里感悟到音乐的美,舞出了生命的奇迹。她们踏入社会后自强自立,又各自“舞”出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