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街巷,“隐秘”的美食何以治愈味蕾?记者探访揭“配方”→ | 南通发布

小巷深深,韵味悠悠。一些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美食小店,慰籍着热爱生活的人们追求个性与特色的味蕾,与城市同频共振,蕴藏鲜活的生命力。连日来,记者走进这些藏在繁华都市狭窄巷弄里的小店,为市民揭开这些“美食盲盒”的隐秘“配方”——

小巷悄然蕴藏记忆里的味道——

宝藏小店各具特色

“我是刷小红书刷到这家‘宝藏小店’的,刷到后就赶紧收藏了,忙中偷闲来打卡。”位于市区易家桥菜市场附近的一家“正宗川味麻辣烫”店内,许女士一边拿着手机对散发着袅袅热气的美食拍照、一边对记者介绍何以慕名而来。

这家沿街而设、乍看不显眼的小店面积不大,门头上“通城老店,味道不变”八个字却让人印象深刻。

麻辣烫作为人们喜爱的街头小吃之一,在南通的店铺可谓多如过江之鲫。那么,这家店吸睛之处何在?原来,这里的汤底有别于同行以骨汤、番茄汤等不同汤底入味,它只有一种汤底,食客可自主选择辣度和是否配以葱蒜。

“这家店的汤底是私家秘制,堪称一绝。一些连锁的麻辣烫店,用的是预制的汤包冲泡调味,缺少灵魂;这家店不走寻常路,精研自制汤料,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许女士为此很是感慨,若不是在网上刷到这家店,很难有机会再尝到记忆中“曾经的味道”。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碗香喷喷的炒饭更能让人“被治愈”的了。根据大众点评推荐的美食榜单,位于市区姚港路东侧马路边一家名为“炒饭专家”的炒菜店,同样也是当下不折不扣的“排队王”。

店堂面积不大,装潢却显得十分温馨。后厨和用餐区相距不远,通过扇形小窗口相连接。窗口上,挂着服务员用来核对每桌菜品的小白板。坐在店内,能清楚听见“大厨”颠着铁锅上下翻炒的声音。“浮生偷得半日闲。”一众食客静坐闲聊,静候佳肴从窗口递出。更多的时候,屋里屋外候座的人们等着叫号,真可谓一个“忙”字了得。

“他家经典的牛肉炒饭全是大块牛肉粒,口味一流蕴含老板从业良心。其他炒菜口味也不差,食材新鲜、现点现制,人均花四五十元就能吃得很饱!”经常和朋友在此聚会的张先生说,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能存下的钱并不多,这种良心小店是他用餐的首选。

一个模糊的定位,一个不显眼的门头,略有些紧凑的空间,不太充足的人手……越来越多栖身于后巷里弄的“网红餐馆”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热门打卡地。新鲜、独特、温馨,薄利多销,让相对于那些大型餐饮企业略显简陋的环境不再重要,其内容和内涵,已远远大于了包装和形式。

深巷也藏不住的浓浓本土味——

土著游客都爱打卡

一路跟着导航的指引,拐进一个挂着“财茂园”标牌的小巷里,记者一眼就看到这家在网上小有名气的“晓宝面馆”。

路边铁皮棚的隔间,就是这家网红店的“厨房间”。大锅内阵阵热气弥漫翻滚,店内墙上一块牌子上手写着菜单和价目表,可能是因为生意太好,屋内桌椅不得不“抢地盘”沿街而设。

“还是老样子!”上午十点多,姚大哥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

姚大哥所说的“老样子”是一碗小馄饨加一碗拌面。像这样的搭配,他一周会吃上四到五次。“吃惯了!”姚大哥朴实的话语,道出人们对熟悉味道的偏爱。

像这样的早餐店,是一代代人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巷的情感联系。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着关于升腾着热气的早餐店的记忆碎片,这些店大多数“匿名”着,却见证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变迁。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就得先从当地的美食开始。”在市区一家国企工作的旅游达人顾女士认为,这些店铺的特点是:在当地一般经营了很多年,并不是突然就被“炒热”的、蹭流量的网红店,本地人通常和这些店有着不舍的情缘,外地人则可以从中洞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

作为南通的“老网红”寺街臭豆腐,不仅仅是本地人的“心头好”,更是不少外地游客来南通的“必吃榜”。

走在寺街小巷里,“臭味”迎面而来。这个位于弄堂中的小店,曾经是一个小摊子,经过了一代代本地人用味蕾“投票”,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用始终如一的味道和品质,在烟火气中赚足了人气。

“吃的不仅是味道,还有情怀。”对于本地人来说,熟悉的味道串联起来的是无数段平行时空的回忆。而当外地游客为了美食来到寺街“打卡”,漫步在南通最悠久的历史街区,从斑驳的白墙黛瓦中体悟历史印记,感受南通这座城市的柔软一隅。

历经岁月考验小店依然“坚挺”——

双向流量凸显考验

随着城市文旅活动的推广、社交平台探店风气的盛行,蕴含街头烟火气的宝藏小店,越来越多地显露在大众视野里,从小众的“私域”走向了大众的“公域”。这些看起来不显眼的端口,越来越多地和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息相连接。

位于永兴佳园附近的东北饭店,虽然不是南通本土菜色,却靠着正宗的东北风味和超高的性价比收获了一众粉丝。店内六七张桌子有限的容量,让这家店每逢饭点必人气爆棚。

其实,对于经营者而言,流量的影响是双向的。

“现在生意好了,服务就跟不上了”“等菜等了一个多小时”“锅包肉硬得咬不动,环境也很差”……也有人认为“味道和价格非常值得去尝试”“这个价格就不要对服务和环境抱有太大的期待”“米饭可以免费续,对喜欢吃米饭的超级”……

街巷小店历经岁月依然芳华如昨的背后,本身就代表着市场的肯定。随着流量的涌入,于有限的用餐环境与手工制作的特点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此,部分经营者也在积极主动求变,将店面扩张,或者搬迁新址,提升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对价格和口味却多了一层考验。但也有人认为,街巷里“破旧”的风格更能体现出烟火气的“本味”。

除了对服务和“本味”的考验,南通市饭店与餐饮业商会秘书长顾建华认为:“街头烟火气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关系着一部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说在商言商,但是,顾建华还是提醒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无小事,要经营好街巷美食小吃,经营者首先要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小店虽火要讲规矩,要避免街边占道经营,不占用公共资源,堵塞消防通道,妨碍交通。消防安全不可忘,经营者要注意使用燃气安全,对街头小吃、餐饮店铺的燃气进行自查自纠,不让街头烟火气成为燃气头等安全隐患。环境卫生要做好,不要将垃圾油烟倾倒在马路上,抹黑了城市环境,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排油烟,消除安全隐患。

“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通城的烟火气,营造文明的城市形象。”顾建华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