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土味茶饮”,如今都到哪儿去了?记者专访→ | 南通发布

  

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一些野生药食兼用植物,曾经是南通人的消夏祛暑圣品,这些清凉败火的“仙草”曾经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人所皆知的“王老吉”。可是,如今人们却很难在城市里觅其踪影。17日,南通报业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仙草”承载着乡愁

“办公室一位朋友,从老家如皋市白蒲镇唐堡村给我带回几大株青翠碧绿的藿香、佩兰,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到花鸟市场买来几只花盆和营养土,将它们种植好放在阳台上,每天摘几片叶子泡壶茶,在享受着舌尖那种清凉甘冽的‘土味茶饮’滋味时,被勾起的,是小时候满满的乡土记忆。”17日下午,在市区一所高校当教师的许斌,带着几分感叹对记者说,“过去几乎随处可见的这些药食兼用植物,现在成了很少难看到的‘仙草’了。”

  许斌的感慨,也是不少南通市民的感慨;他的回忆,让不少人产生共鸣,为之共情。

“在新建小区,特别是一些高档小区,房前屋后,根本见不到曾经熟悉的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等药食兼具的植物了;取而代之的,是整体划一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卉。看上去,绿树红花和萋萋芳草确实越来越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但我感觉总少了一些什么;如果,小区在绿化过程中,还能给曾经融入我们生活、在记忆中占据独特地位的那些植物留下一席之地,哪怕只是一方小小的空间,既有绿化观赏性又有药用保健功效,岂不是一举两得?”家住滨江国际社区的陈峰说,事实上,藿香、佩兰等那些带有生活记忆的药食兼具植物,承载着的,是“60后”“70后”,甚至“80后”的生活体验,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这样的“通感”,确实,得到许多市民认同。

“小时候,我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当时又是盛夏的‘三伏’时节。家里人带我就诊后,喂我吃了不少退烧药,可是始终不怎么见效。”今年57岁、在市区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洪平告诉记者,“后来,乡里一位土医生帮我开了个方子,我至今还记得里面配了藿香、紫苏、菊花脑等几味常用的清热祛暑植物。哎,真神奇,连服了几副药,高烧慢慢就退了。我不敢说这些植物有多神奇,但是,当时它对我真的挺有效!”

原来,在不少市民眼中,藿香、佩兰等本土“仙草”,和生活曾经有那么多的关联度;正如许斌、陈峰、洪平所言,这些药食兼具的植物不仅承载起乡愁,还成为他们成长岁月的一部分。

拆迁小区觅“芳踪”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么,对于一些市民来说,当年上学时用水壶泡着带往学校里喝的“土味茶饮”,曾是难以忘怀的甜蜜往事,蕴含着各具特色的童年故事。

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各式各样人们曾经熟悉的野生药食兼具植物,被一壶壶开水泡开,在那些年的盛夏时节,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清凉败火、祛暑饮品,其大众化和普及性,以及受欢迎的程度,丝毫不输于如今人所皆知的“王老吉”凉茶。

“如今,你们要想找到这些药食兼具植物,在市区,只有到一些拆迁安置小区才能找见。”市农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植物,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拆迁户才会小范围、小规模种植一些,而且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根据内行的指点,17日下午,我们赶到了城山家园。果然,在小区10幢、18幢、19幢等居民楼楼下的绿化带内,记者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转了又转,终于发现了居民们零星种植的藿香、佩兰、留兰香、薄荷、车前草等等。

“除了我们这一代老人,现在很少有人再种这些东西啦!”站在20幢居民楼楼下,今年94岁的沈国荣指着一丛碧绿的藿香对记者说,“这些藿香,在没拆迁前几乎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有;现在住上楼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这些东西就很难见到了。哎,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

沈国荣的老伴、今年92岁的沈红珍也在一旁接上了丈夫的话茬:“是啊,想起当年,一入夏每天就用藿香、佩兰泡一大壶茶,夫妻两个人搬个小板凳,坐在晒场上一边听收音机一边慢慢喝,哎,那日子真的挺有味道,开心!”

没想到,在采访现场记者巧遇的城山社区“80后”党委副书记顾誉,说起这些“土味茶饮”,居然也有别样感受:“小时候我和奶奶住在虹桥东村,底楼嘛有个小院子,奶奶就在院子里种植了从别人那儿要来的藿香、佩兰。然后,每年夏天奶奶就会摘上几片叶子泡一大壶茶,一壶能吃一天。我和奶奶坐在院子里边喝茶边看夏夜的满天星斗,真惬意!”

城市生态的“组件”

“目前,我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展览,报社策划的这个专题很好,它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除了人工栽培的各种植物之外,我市包括藿香、佩兰在内的一系列药食兼具野生植物资源还有哪些?这些物种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说到底,这些野生植物同样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链的‘组件’之一,与城市生态系统息息相关。”17日下午,南通市动植的专家居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了他的观点。

“家家户户都是平房,弄个搪瓷破脸盆,再弄点土,就可以把藿香、佩兰、薄荷等药食兼具的植物给种上了。每天一大早起床后到院子里扯几片叶子泡一大壶茶,一天的消夏解暑饮品就解决了。我是天天要喝的,去暑开胃,从来没出现过夏。”这,既是居卫东对位于钟楼附近小巷内老宅的回望,也是他对少年时代鲜活生活的致敬。

居卫东说,其实,具有保健功效的药食兼具植物,在南通品种还有很多,譬如,紫苏、决明子、淡竹叶、车前草、菊花脑、蒲公英、迷迭香等等。但由于南通成陆较晚,因此,这些植物都是被人们从外地引进,只不过进入南通的时间点不同罢了;后来种多了,就成了乡土物种。

针对这些可供人们度夏祛暑、保健养生的野生植物如今日益稀少这一现象,居卫东分析,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对而言个人空间越来越小,城市居民除了阳台几乎没什么地方可以栽种了;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管理这些植物同样要花时间和精力,譬如要定期浇水、施肥、松土进行管理,原本因为上班忙碌的人们难以挤出时间来打理这些麻烦事,于是就只剩下老年人花时间来侍弄,年轻人基本上就放弃了。

“但这些物种不会灭绝。像人们熟知的藿香正气水、薄荷油等等一系列药品,都取材于这些野生植物,需要一定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所以它们的存在价值不会消失。”居卫东表示,“在民间种植上,只不过数量会减少,变得小众化。”

17日下午,南通市中医院一位医生也告诉记者,人们熟悉的众多野生药食兼具植物,都是天然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对人们的日常保健和对症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以藿香这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常见中药材为例,它具有解表化湿、止呕消胀、抗菌消炎、镇静安神、调理月经、抗氧化延缓衰老、祛痰止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可有效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藿香在内的药材要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同时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