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名医在东院 | 3D腹腔镜举“重”若轻,190斤患者“结”后余生 | 南通发布



通大附院东院区自5月30日试运行以来,东院区总体布局、医疗设施、服务流程、环境布置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即日起,平台将陆续推出“附院名医在东院”系列报道,详细介绍东院区相关科室专家、团队的特色技术、诊疗服务、健康科普等。


“朱主任真的很敬业负责,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术后他总是亲自前来查看情况,并细致叮嘱注意事项。”在通大附院东院区胃肠外科病区,患者家属满怀感激地说道。就在6月7日,胃肠外科主任朱建伟教授,为190斤的陈先生实施了东院区首例完全3D腹腔镜下降结肠癌根治术。

 


今年55岁的陈先生(化名),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久坐,且偏好荤食,体重直奔190斤。近段时间,他感到浑身乏力并出现贫血症状,随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经过CT扫描和肠胃镜检查,医生发现陈先生的结肠部位存在异常肿物。经过进一步的诊断,陈先生被确诊为降结肠癌。

 

得知通大附院东院区运行的消息后,陈先生选择来到附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经过详细检查并与患者深入沟通,朱建伟主任决定为陈先生实施3D腹腔镜下降结肠癌根治术,陈先生也成为东院区胃肠外科首位接受此一手术治疗的患者。“这台手术难度还是较大的,一方面陈先生体重较重,腹部脂肪较多,给手术暴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降结肠位于位于人体腹部左侧,从横结肠的左端开始,向下延续至乙状结肠,手术范围大,需要从上至下,游离并切断与降结肠相连的系膜和血管,游离脾曲,游离乙状结肠和部分直肠,确保切除范围足够且操作安全,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朱建伟介绍道。

 

6月7日,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手术在有条不紊的配合中开始。相比传统手术方式,该手术采用了先进的3D腹腔镜+全腔镜下重建技术,通过患者腹壁上的小孔进行,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通过佩戴3D眼镜,提供逼真的三维立体视野和手术操作的空间纵深感,为术者提供了更加真实、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手术过程中,朱建伟团队首先对患者体内的降结肠肿瘤进行了精确切除,并进行了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其次进行肠道重建,即完全腹腔镜下的吻合,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整个手术过程历时两个多小时,最终在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患者便能站立行走,显示了3D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性和快速康复的优势。



朱建伟表示,目前东院区胃肠外科组建了四个诊疗组,由本人带队,科室骨干吴寒、李鹏、马彭等带组坐镇,以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专家经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东、西院区实行同质化管理,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确保患者在两个院区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医疗服务。

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直肠等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大肠癌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预防大肠癌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应避免长时间久坐,多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维护肠道健康。


如有肠道息肉、肠道炎症等肠道疾病,以及出现便血、贫血、腹部隐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这些症状可能是大肠癌的潜在风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爷爷奶奶等一级亲属有该疾病史,个人应格外重视,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专家介绍


朱建伟胃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南通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通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江苏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国家SSI监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单孔腹腔镜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脏器联合切除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大肠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专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息肉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胃肠肿瘤、疝与腹壁疾病的治疗,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微创根治手术、低位直肠癌高难度保肛手术,以及肿瘤快速康复技术。手术无血、无瘤、无菌和微创,根治彻底、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具有高超的外科技术水平,获得大中华腹腔镜手术技术比赛江苏省第一名及全国一等奖。

 

东院区门诊时间: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