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招生宣传片发布,主角是这位南通学子 | 南通发布

21日,北京大学2024年招生宣传片《一朵小花》正式发布,我市2023届海安中学毕业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学生张振涛领衔主演。

 短片以张振涛饰演的主人公“萌新男孩”小毛的一段学习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北大燕南园的一个真实故事:每朵小花都有各自的成长节奏,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期。23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张振涛,聆听这位南通学子的成长和“绽放”。

“‘小毛’一角是我的本色出演”

6月初,北大招生宣传片《一朵小花》的选角和拍摄启动,在学院的推荐下,张振涛出演剧中男主“小毛”。“选角面试时,我和负责老师聊了聊大一刚开学时遇到的困难、迷茫以及转变成长的过程,发现和剧本中‘小毛’的经历不谋而合。”张振涛回忆,学校在选角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综合考量,最主要的是看和剧中人物的契合程度,“‘小毛’一角就像是我的本色出演,剧中人就是我,我就是剧中人。”

作为去年《一块石头》的前传,《一朵小花》用AR技术继续讲述北大的故事。“拍摄时正值期末季,给我们的时间仅有两天。”张振涛说,从短片的导演、编剧、监制再到出镜演员,有比他大三四届的学长学姐,也有01、02届的“老前辈们”,“面对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任务,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在整个宣传片的台前幕后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比如片中崴脚的那段戏。崴脚一瞬间的‘啊’和后面的台词‘完蛋了’,我总是把握不好语气和情感,找不到那个感觉。”张振涛说,虽然最终呈现不过短短五秒,但前辈们都耐心地帮助他反复推敲、搭戏练习,包括亲自到镜头前示范动作、一起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甚至用上了“辅助手段”——“就是从背后突然推我,帮我更好地找到状态,更加自然地呈现。”学长学姐们严谨踏实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教导与支持,令张振涛感怀。

“母校兼容并包塑造了今天的我”

宣传片一经推出,迅速在全网掀起热潮。“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很多老师和同学在第一时间发来了祝贺、肯定、鼓励、期望等等,觉得特别感动,也有点受宠若惊。”在感谢大家关注和喜爱的同时,这个谦虚的小伙子也由衷地表示,母校海安中学兼容并包、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理念,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是个非常干净纯粹的大男孩儿,为人沉稳低调,但做事有着一股由内而外的认真和干劲。”张振涛在海安中学读书时的高三班主任王忠说,“他是班长,也是团委的学生委员。他擅长组织和幕后工作,在协调统筹方面考虑得很细致,学校德育处和团委的老师总是能够很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但要是让他站到台前,主持班会活动、英语演讲等,他也能落落大方、非常出色。”

“海中的特色就是搭建平台,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彰显自己个性的地方,促进孩子们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海安中学副校长刘建东表示,“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铺路。就像宣传片里所说的,不急于一时,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都能够开启独一无二、不被定义的‘绽放’。”

值得一提的是,张振涛在高一和高三时,还分别在海安城市形象宣传片和母校毕业季MV中出镜。“高中三年我非常幸运遇到了最好的老师,结识了最好的朋友,也获得了许多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机会。”张振涛说,母校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时刻记在心中。“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打开方式”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志愿填报季也随之开启。对于志愿选择,张振涛建议,在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要拓宽视野,顺应国家甚至世界发展大势。“高中选科时,我和好友都选了文科,当时就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在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国际舞台上贡献力量。燕园一年,我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张振涛以自己为例,建议学弟学妹们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身边前辈的看法进行选择。

开学以后,如何顺利高效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张振涛说,关键在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打开方式。学业方面,“专业课要全力投入,选修课、公修课等要有辨别不同课程质量高低的能力。刚进入大学是有试错机会的,自己要反复尝试不同的听课方式、复习方法、学习模式等,不断探索并找到自己觉得最舒服、最能够把知识学进去的状态和方法。”

“进入大学后,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疑惑。学院的老师们、辅导员、学长学姐们,包括身边的同学们,都是很好的现成的资源,不要因为羞于开口而白白浪费。”张振涛说,要主动联系,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有提前几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会给你一些实用的提醒,往往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