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瀇漾水明楼 | 南通发布

6月,根据《如皋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启动如皋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同期,如皋市政协、作协,启动整理古建筑、石刻、非遗等相关材料,编印《如皋古迹巡礼》,助力如皋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其中,水绘园水明楼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首要被考察的古建筑。兹录旧本《如皋县志》及新现相关诗文,将水明楼休憩往事叙述如下。
入夏天热,待到薄暮时分,我前往水绘园踏古迹。一入东门,才上弯桥,侧身是东水关,前方是冒襄雕像。水塘中,荷叶田田满玉盘,荷花次第盛开。循着荷叶的方向,便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水关遗址。东水关为明嘉靖年间所筑城墙遗构,现高8米,长21.9米,宽17.1米,墙中涵洞洞顶为尖圆形,剖面呈现莲花瓣的形状。远远望去,这座明代遗存水关,涵洞大开,石刻尚留,仿佛一位张开嘴巴的历史巨人,正要让人追忆东水关的历史。
经过雕像,右行步入园内,豁然开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全景渐渐映入眼帘。水绘园中水明楼,洗钵池里洗柔翰。在如皋水绘园中,有一汪洗钵池,在洗钵池上,有一栋水明楼。洗钵池,相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洗笔处。水绘园于《如皋县志》(民国本)中确有记述:
水绘园在城东北隅中禅寺、伏海寺之间。旧为文学冒一贯别业,名水绘园。后司李冒襄栖隐于此,易园为庵,构妙隐香林、一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浯溪、鹤屿、小三吾、月鱼基、波烟玉亭、湘中阁、悬霤山房、涩浪坡、镜阁、碧落庐。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咸游觞咏啸其中。数传后,仅存荒址,已属他姓……
冒襄(即冒辟疆)乃明末清初名士遗民,诗人、古文家、书画家,忆语体散文流派的鼻祖,作有《影梅庵忆语》等。世人多说,水绘园为冒襄与董小宛的隐居地,乃至水绘园有“天下第一情侣园”的美称。史实倒非如此。查阅陈维崧《水绘庵记》、徐琛《天下名园水绘园》等文,直到顺治十一年,冒襄才从冒一贯后人处,买入此园,且易园为庵。故而,水绘园就是水绘庵。同年,董小宛早已香消玉殒,无福游览园中诸景。不过“绘者会也”,冒襄与天下名士在此相会。他交游甚广,钱谦益、王士祯、吴伟业、陈维崧诸多名人,纷纷畅游园中。名士集名胜,水绘园名噪一时。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好景不长。随着冒襄家道中落,时至乾隆年间,水绘园已荒废颇久,生于盐商家族的汪之珩(祖籍安徽歙县,今如东丰利人),钦慕冒襄,于水绘园遗址筑造水明楼。相关记载,又可见同本《如皋县志》:
在隐玉斋,即今雨香庵左、洗钵池上,汪之珩建。知县何廷模题额,盖取少陵“残夜水明楼”句意。
幸运至极,那方题额,墨板绿字红印,保留至今,其文如下:
冒辟疆先生水绘园旧址,于今荒落殆尽,仅一洗钵池存焉。然芦竹丛生,鱼苗零乱,安非昔日面目可知也。其右为雨香庵,乃宋曾文昭公读书处。璞庄汪副使构楼于池上,以为游息之所,每当月净林霏,波纹瀇漾,雕觞翠尊,裙屐齐列。余亦时在焉,爰取少陵“残夜水明楼”句塞其请,百年风轨,于兹复见,继辟疆先生而起者,其在璞庄欤!
时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夏,钱唐何廷模跋并书。
少陵即杜甫,“明”为使动用法。半夜月光,映照池面,影入水中,水使楼明,美不胜收。日间赏楼,亦美:形如泊池画舫,上下两层,南北长40余米,宽近5米。一层由南至北,分为前中两轩及阁楼。轩阁之间,回廊互接,九曲三弯,缀以石树,点以竹蕉,空灵雅致。登楼可临窗望景,远处花木扶疏,怪石叠山,近处池水清清,石桥弯弯。水明楼毗邻雨香庵、寒碧堂,形成“以楼带院,以路通堂”的建筑特色。史上,庵中可品茗;今下,堂边可观戏,水明楼素为文人雅集胜地。
即便清末,水明楼一度衰败,文人墨客来如,无不前来水绘园旧址缅怀冒襄。相关篇什,诗山词海,陆昉四首《游雨香庵怀冒巢民先生,用钱子佑二尹原韵》,便是一例。此诗存于稿本《云根书屋吟草》,此本存于苇航书屋。诸版《如皋县志》《如皋诗词》均未述及,今人难见,故录如下:
何处重游寒碧堂,颓垣一抹暮云张。隔溪胜有空王殿,飞出满天花雨香。
豪竹哀丝耳惯聆,江头愁对晚峰青。遗民自采西山蕨,多事东皋浪筑亭。
慨想南都政令偏,孤臣空上荐贤笺。朴巢近接梅花岭,又阅兴亡二百年。
有客登临感劫尘,新诗重写画堂春。我来欲问名园柳,一树流莺只唤人。
“朴巢近接梅花岭”,至今读来,掷地有声。朴巢为人名,明指:冒襄;梅花岭为地名,隐说:史可法。冒襄追随史可法,爱国情深,可见一斑。因其爱国爱乡的高贵品质,他的族裔,乃至如皋乡人,从未忘记他,也从未忘记水明楼。
20世纪70年代,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来如皋考察水明楼,拍照制图。1980年,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初次来如,指导水绘园修复工作。早在四十年前,即1940年,他随夏承焘先生登门觌见冒襄族裔——冒广生老人,结识其子冒效鲁。有此因缘,他屡次来如,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指导如皋城建工作,修缮水绘园,又题字填词,弘扬水绘文化。水明楼也得以恢复盛貌,供海内外游客游览。2023年,水绘园内修建陈从周纪念馆。陈先生雕像与水明楼,近相守望。慕然思起何廷模跋语,不禁亦感:水明美楼,“于兹复见,继璞庄先生而缮者,其在从周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