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人历时21年持之以恒牵头纂修——“一门四进士”的南通顾氏族谱重新修订发布 | 南通发布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族谱又称家谱,记录一个家族的繁衍兴衰,承载了家风美德,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7月1日,“四百年风云流变”——江苏南通《顾氏族谱》重修发布仪式在濠西书苑举行,市方志馆、市档案馆、市群英馆和崇川区档案馆等单位接受赠书。

西南营航拍图。

原族谱失,历时21年重修

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是南通古城保存最完整、人文底蕴最深厚的片区,是南通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名片。自明清以来,南通城就有张、顾、徐、冯四大姓之说。而其中的顾家,属中国的北顾、南顾、后顾三顾中的南顾,因世出长江以南而得名。

《顾氏族谱》主纂人顾林昂,今年已经77岁高龄,他退休后担任六桥文化社社长。“我族家谱,失于一次政治运动之中,失的原谱包括已修订完但未能付的手稿。此后,再未见族谱面世。”顾林昂说,此谱重修并无原谱可续,纯属从头开始,“从有意重修,到今日谱成,历时21年。”

4月24日,顾林昂在西南营顾氏老宅。

南通“武陵堂顾氏”,明嘉靖前后,由昆山迁入当时的通州,为南顾中最大的一堂。多年来,顾林昂走亲访友寻找尚健在的顾氏一族老人,并去上海、南京、西安、苏州等地图书馆翻阅复印档案,从卷帙浩繁的资料中寻找先祖的足迹,去芜存菁力求真实可靠。

《顾氏族谱》共560页,28万余字,图文并存,共分18卷,除各房的10张世系表外,还辑有丰富史料。为了便于上班族及青年人阅读,除印成纸质书外,还制作成光盘和电子书,有助于广泛传播,永久收藏,不会失真。

7月1日,“四百年风云流变”——江苏南通《顾氏族谱》重修发布仪式在濠西书苑举行,市方志馆、市档案馆、市群英馆和崇川区档案馆等单位接受赠书。

五代刻汗青,一门出四进士

顾氏家族从第十世顾鸿开始,承担起了修纂地方史的任务。历经鸟字辈、金字辈、曾字辈、基字辈、尔字辈五代人,共主辑、主纂、同修、独撰、指导顾问《通庠题名录》《江南直隶通州志》《光绪直隶通州志》等六部地方志。

西南营有五条老巷,惠民坊巷是最北的一条。顾林昂从小在惠民坊巷16号一栋两层小楼里长大,并在此生活了多年。这栋楼名为衔鄂楼,顾林昂的曾祖父顾儒基当年在此楼读书。当时,这栋楼周边的一大片宅邸,从冯旗杆巷到惠民坊巷,其中有不少顾家住宅。

顾⽒家族自十世祖顾鸿开始,重视教育,⾃成“顾氏特色”的教育体系,成就了诸多名家。《顾氏族谱》显示,仅举人就有20余人。清同治年间,顾曾沐中进士。清光绪九年(1883年),顾曾烜、顾曾灿兄弟和曾烜之子儒基同赴礼部试,得中贡士,有了“父子叔侄同科”的佳话,当年曾烜、儒基中进士,三年后曾灿也喜中进士。顾家“一门四进士”荣耀通城。

顾氏后人中,在南通办教育有一位杰出成功者,即顾儆基(1891-1964),字仲敬,创办了私立崇敬中学。他自小在家族办的私塾学习,此私塾1911年后称“南通武陵校”。《顾氏族谱》还记载了有多达近百人是高级知识分子。

重新修族谱,传承优良家风

“昨天,顾家在族内举行了《顾氏族谱》分发聚会。”顾林昂介绍,其家风是:“以教为,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根而孝,则贯五常而首百行者也”。顾林昂说:“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所处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顾林昂说,家族中人的能力有大小,学识有高低,水平有参差,即使在家谱失的情况下,受传承家风的影响,他们仍信守家风,身体力行,不为所动,“顾氏家族所提倡的家风,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

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季钦说,翻开《顾氏族谱》,可以看到南通顾氏400余年的家族绵延、薪火相传,可以看到:顾业经率众抗倭之勇,顾鸿“箪瓢陋巷”之乐,顾曾烜勤政爱民之廉,顾儆基鬻产办学之德,顾迅逸捐躯革命之义,“这些都是南通顾氏家族优良家风家教的集中体现。”

《顾氏族谱》光盘。

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江海文化研究会会员王其康认为,《顾氏族谱》对研究南通古代、近代、现代文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市文联原主席、张謇研究中心顾问尤世玮说:“家谱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顾林昂等一批有志于家谱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同志,花费大量的心血,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