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应江海小记者总站的邀请,南通籍新锐女导演陈颖心携新作《巧克力和酥油花》回到家乡南通,与广大江海小记者及家长,以及南通文艺界人士、影迷朋友进行了面对面的观影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放映厅座无虚席 观影中有笑声亦有泪点
当天下午3点半,这场公益观影活动在南通UME影城准时开始。影院内座无虚席,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观看。随着影片缓缓拉开序幕,甘孜、阿坝、青海等地的绝美风光如画卷般铺展,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
孩子们瞪大眼睛,满脸好奇与惊叹;家长们则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被这份纯净与美好深深触动。影片中,两个小演员的分歧与和解、争吵与欢笑,以及那些贴近生活、触动人心的台词,不时引发观众阵阵掌声与笑声,孩子们纯真的笑声与影片的欢乐场景交相辉映,家长们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共享这份难得的亲子时光。
影片《巧克力和酥油花》不仅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影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深刻探讨了子女教育、内卷生活、夫妻关系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现实话题,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经历了心灵的洗礼。“特别是看到唐宇(主演之一)和爸爸和解,给爸爸盖衣服时,我蛮感动的。毕竟做父母的,不希望和孩子有任何隔阂。”80后市民夏女士说,她注意到影片中放映到这个细节时,周围有不少成年观众在默默擦眼泪。
对于影片开放性的结局,90后市民徐先生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影片一开始似乎预示着两个小男孩最终会有一个彼此救赎的结局,当看到结尾时,我发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许救赎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人生的意义在于并非所有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结果,只要心中留有念想就已足够。”
映后交流气氛热烈 专家、小记者、家长金句不断
除了江海小记者外,此次活动还吸引了一批通城文艺界人士前来观影、交流。
“有幸参与这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不仅要有教育意义,还要能够展现儿童少年的阳光与纯真,触及他们的精神世界,更需兼具娱乐性,做到雅俗共赏,吸引每一位小观众的眼球。而《巧克力和酥油花》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它超越了简单的情景再现,深刻触及了精神与物质、文化传承、初心坚守等宏大主题,尤其是在这个炎炎夏日,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走进影院、享受亲子时光、经历心灵洗礼的绝佳机会,意义非凡。”在映后交流阶段,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梁天明深有感触地说。
影片最后,一心要到塔尔寺学做酥油花的藏族小男孩桑丹,看着自己用巧克力捏塑的孙悟空经过长途的颠簸和高温已经坍融,塔尔寺的僧人看出了他眼中的失落,他带着桑丹来到寺庙大殿,指着正在融化滴油的酥油花,问他:“酥油花也会融化,你还愿意学做吗?”这一幕,令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金屏颇有感触。“这一刻从电影艺术上来说是对电影主旨的呼应,但给予我的则是心灵撞击。这句对孩子的提问,又何尝不是对成年人的深刻叩问?对可预知的缺憾是坚持还是放弃?对未来的不确定,是坚持对过程的执着,放弃对结果的执念,还是放弃所有的坚持?无论少年还是成人,肯定会有不同的选择,随之也会拿到不同的结果。你会怎么选?”陈金屏认为,这一“弦外之意”引发的洞察与思考,或许这就是电影的意义、艺术的力量。
“戏剧之魂,在于一个‘情’字。影片中两位来自不同世界的少年,他们的相遇与相知,所展现出的真挚情感,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深深触动了我。作为观众,我惊喜地发现,影片中的许多情节与人物,竟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真实感与代入感,无疑是影片最宝贵的财富。”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硕士、南通籍学子何文韬分享了他的观影感受。
在交流环节,江海小记者们的独特见解尤为亮眼。其中一位小记者以独到的视角解读影片符号,将巧克力比作城市孩子的象征,酥油花则寓意山区小朋友,更表达了自己想为山区孩子捐款的意愿,这份纯真与善良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我被电影中的藏地风光深深吸引了,那样的蓝天、白云、草地太美了,这个暑假我就计划跟着这部电影去旅行,打卡片中的美景。”城中小学三年级的施源笑着说。
一位家长在观影后陷入了深思,“电影很治愈,对我的启发很大。以后的日子,我会努力以更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做回自己,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她表示还会将这部电影推荐给身边的人,一起传递治愈的力量。
家乡的热情感动主创 儿童电影的发展未来可期
随着7月9日《巧克力和酥油花》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陈颖心携主创人员也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路演宣传。“南通是全国路演的第8站,也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要先后在南通市区、海门、如皋待3天。无论是家乡的观众还是媒体,都非常热情地给予这部电影极大的支持,让我感到很温暖。”陈颖心说,10年前她也回过一次南通,历经10年的飞速发展,家乡的变化早已日新月异,令她倍感自豪。
此次回乡“探亲”,和陈颖心一同回来的,还有“南通女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内金牌编剧张冀,他也是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的监制。此前,张冀曾在《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夺冠》《三大队》等热门影视剧中担任编剧。“我觉得南通既有扬州的传统,又有苏州的现代,是一座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张冀说。
“与我参与的诸多商业片不同,《巧克力和酥油花》是一部文艺片,不需要考虑很多商业电影的元素,可以更加纯粹地表达主题思想。”张冀认为,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并非提供某些知识或者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带给观众一些发自内心的触动,提供一个思考和感受的空间,比如,对生活的敬畏,对他人的同情心。他强调,这部电影的元素很丰富,画面很美,但创作的基底是很写实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片中看到自己,我们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生活的真谛与意义。”
作为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的导演,陈颖心同时担任了该作品的编剧,并且历时14年精心打磨才将这部作品成功搬上了大荧幕,这让同为如皋籍的电影编剧邬勇深受感动。面对年轻创作者的迷茫,陈颖心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随遇而安,坚持不懈”的宝贵建议,她鼓励邬勇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保持创作热情,珍惜现有资源,不断积累与学习。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强势复苏。“仅2023年就拍了将近900多部电影,但儿童电影很少,好的儿童电影更少,《巧克力和酥油花》当之无愧是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梁天明的这番话,也引发了80后影迷邱荟荟的赞同。“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印象深刻的儿童科幻电影《大气层消失》,后来就很少看到比较精彩的儿童电影了。”邱荟荟认为,《巧克力和酥油花》既是一部儿童片,又是一部西部风光片,还是一部公路片,兼具故事片和纪录片的特质,引发观众的共鸣,让观影者很自然地走近角色,“我们不仅仅是看电影的人,也是电影里的人。”
不少观众表示,《巧克力和酥油花》的诞生,让他们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