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00多亩的平园池村荷香民俗园,探访药食同源“莲藕”产业;去江安镇卫生院中医馆、城南街道桃北村卫生室中医阁,感受“冬病夏治”的浓郁氛围;在如皋市中医院,现场体验八段锦、骨科浮针疗法、中医穴位埋线减肥等中医适宜技术……
7月16日,如皋市举办“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暨“坚持传承融合创新 擦亮寿乡国医瑰宝”网友开放日活动。应邀前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工作者、网友代表等20多人,以实地探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如皋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他们纷纷被充满皋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深深感染,赞叹声不绝于耳。
中医药发展搭上产业融合“快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一年仲夏时,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1100亩荷塘荷花如约绽放,村民们纯手工制作的玫瑰藕粉也新鲜上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16日一大早,此次网友开放日活动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平园池村荷香民俗园。“将鲜荷叶去梗,切丝干燥,就是药用的中药饮片——荷叶。它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其中的生物碱成分有降脂减肥的功效。荷叶泡茶成为现今减肥人士不错的选择。”如皋市中医院团委副书记谢敏担任了此站的向导,她一边带领大家欣赏荷塘,一边就荷叶、荷梗、莲须、莲房、莲子、莲子心、莲藕以及藕节的药用价值娓娓道来,听得大伙都入迷了。“荷藕一身虽是宝,但作为药物食用,必须在中医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谢敏细心提醒。
如皋市中医院院长吕军是南通市名中医,听闻一位43岁的网友脾气急躁,容易发火,睡眠也不好,他当即为其把脉,“这是心火旺盛所致,建议夏天用莲子心泡茶,能够清热降火,缓解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促进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一直是我们着力推进的。”如皋市卫健委主任周祥国说,除了平园池村荷香民俗园外,该委还将借力国家全域旅游城市创建,结合“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张城市名片,挖掘辖区更多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存量与增长点。
对于这一观点,“探如皋”自媒体负责人孙宏亮也深以为然,“‘大隐隐于市’的如皋药王庙是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值得进一步宣传挖掘,同时还可以结合黄氏玉容丸、中医正骨疗法(陈氏骨伤疗法)、芮氏香袋等省市级与中医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个生态园、中药种植地进行摸底调查、现场交流,让更多文旅资源加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车前草、蒲公英、薄荷、鱼腥草、藿香……当天,如皋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李小荣带着刚刚采摘的20多种新鲜中草药向大家展示,并逐一讲解。“你们闻一闻,鱼腥草就带着一股浓浓的鱼腥味,但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可煎汁内服,也可外用,还可泡水、凉拌或炒菜。”他告诉记者,去年,如皋市中医院围绕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成功申报省中医药文化项目,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下开展“我们身边的中草药——基于江苏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的科普作品创作”,拍摄承载如皋人药食同源中草药的系列科普视频12期,编撰的《如皋常见中草药图鉴》即将面市,以项目建设有效带动了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
近年来,如皋市加强中医药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种植业有机结合。2023年度,如皋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调查,全市拥有瓜蒌、延胡索、半夏、丝瓜络、酢浆草、见血住、贝母、车前草、艾草等各种药用植物4266.5亩。“长江药用植物园是国家3A级景区,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也具有较大空间。”周祥国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挖掘、开发更多药食同源产品,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但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知识融入中小学生教科书,从孩子抓起,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发展。”如皋市政协委员孙爱民说。
基层飘来缕缕中药香
“闲花野草皆妙药,老树古藤亦林丹。”在如皋市江安镇卫生院中医馆门口,这副对联吸引了众多来访者的关注。
16日上午,这家坐落在乡镇的省五级中医馆人气爆棚,无论是针灸室、针刀室、穴位注射室,还是贴敷室、牵引室、熏蒸室等,都是满满的患者。记者注意到,因中医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中医技术,这里的患者不仅仅是周边百姓,还有来自靖江市、泰兴市等邻近地区的市民,甚至最远吸引了苏州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医院将后二楼864平方米全部规划设置为中医馆,开设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内科、中医肛肠、中医骨伤、针灸科等7个中医诊室,同步设置中药房、煎药室,配置12类中医诊疗与康复设备,配备中药饮片335种、中成药120种。”中医科病区护士长王义军介绍,中医馆还设置中医阅读角、平面展示区和实物展示区,着力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文化长廊和中医文化知识角,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
在中医阅读角,南通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南通市朗诵学会副会长徐芹霞饶有兴致地翻看起《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也可以通过诵读的形式进行展示,我平时就喜欢翻阅中医经典书籍,未来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点事情。”
在江苏省甲级卫生室,如皋市城南街道桃北村卫生室中医阁的70后村医洪俊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医”。和往常一样,16日,洪俊同样是从早忙到晚。“入伏后,冬病夏治正当时,最近前来找我调理关节炎、偏头痛、失眠的人比较多。我们可以提供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牵引、正骨及中药贴敷等8类20项中医适宜技术。”洪俊说,尽管扎根基层,但他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乡亲们,同样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从医近30年来,洪俊始终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他曾先后在南京、北京、新疆乌鲁木齐风湿骨病医院,拜师吴石华先生、宫长祥教授、王万里教授,跟师学习针灸、推拿、正骨、宫氏脑针等,并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基层疼痛专科进修学习,参加省、市基层卫技人员中医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关节病等疾病。“做农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我觉得很幸福。”洪俊说。
近年来,如皋市卫健委强化基层网底建设,结合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对条件成熟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个性化指导,统一台账管理要求,统一配置中医基础诊疗设备,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培训,35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207家,中医阁建成率58.97%,在南通市县(区)范围内,中医阁建成率处于第一方阵。与此同时,如皋市卫健委积极推进两个医共体建设,健全中医药人员师承学习机制,组织17名中医药专家团队下沉基层,建立名中医专家工作室,同步接受基层卫技人员进修学习。强化如皋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逐年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选派150名基层卫技人员参加省和南通市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水平。此次,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融合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得到落实,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达到31.66%,中草药处方数占处方数之比达到3.29%。
“我们将加大人才招引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机制,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式定向委培生培养,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人员到基层工作,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百姓。”周祥国说。
中医适宜技术亮点纷呈
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中医药文化体验”环节。
当天,如皋市中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于爱红绘声绘色地向大家介绍了“八段锦”的功效、练习技巧及注意事项,示范标准动作。在互动学习演练阶段,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学习了八段锦的每一个招式,沉浸式感受这一传统气功的精神内涵,体会“八段锦”作为国术精华在现代养生保健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活动现场,中医传统特色技术展示同样亮点纷呈。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起罐……如皋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小丽详细讲解了平衡火罐的功效及操作步骤,并现场演示。
“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继承古代针灸学术思想,结合现代针灸研究成果,是一种在疼痛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层)针刺的疗法。”该院骨伤科年轻医生张婉如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浮针疗法的原理和功效。在津津有味地听完介绍后,如皋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宏伟自告奋勇上台体验浮针疗法,“除了进针的时候有些疼痛感,基本没有什么痛苦,做完之后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肩颈也松快了。”
入夏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此时也进入了一年中减肥的黄金期。最近,如皋市中医院中医穴位埋线减肥项目,吸引了不少爱美人士的关注。当天,针灸科副主任陈雯霞讲述中医穴位埋线减肥的原理和功效,现场PPT演示中医埋线减肥操作方法。
“在我们医院,看中医不一定要看老中医,一批80后、90后年轻中医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如皋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贾运介绍,目前,该院推出了中医正骨、针灸、埋线减肥等多个特色夜门诊,其中不少都是年轻中医师主动向医院请缨、自我加压推出的特色服务,大大缓解了上班族白天工作忙碌、没时间进行中医调理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其中,该院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于毅被称为“90后小神医”,每次坐诊患者都满满当当,甚至吸引了上海患者前来求助。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近年来,如皋市中医院不断改善服务,适宜技术服务项目达62项,仅中医护理门诊2023年年接诊量约4.5万人次;认真开展夏季惠民、便民“九个一”活动,以颈肩腰腿痛夜门诊为例,就囊括了中医正骨、小针刀、浮针疗法、运动疗法、放血疗法等综合手段,开展疑难病例多学科一体化诊疗,获得百姓普遍认可与欢迎。
“支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大政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加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在健康如皋建设中贡献更多中医智慧。”周祥国表示,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为抓手,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依托,如皋市卫健委将多措并举,促进区域中医药事业平衡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