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伏天,草莓地病虫害高发,大家一定要注意用杀菌剂和保护剂,滴灌也要用清晨的河水,这样才不会温度过高灼烧草莓苗……”7月25日,在海门麒麟草莓基地里,烈阳高照,暑气扑面,沿江农科所研究员李玉娟捻起草莓苗,耐心地向围拢而来的210余名草莓种植大户传授着“杀护一体”的病虫害防治技巧。这节生动的田间课堂,正是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训(草莓专场)实地观摩环节的生动写照。
为提高我市草莓种植户科学种植的技术水平,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24日—25日,沿江农科所邀请省市专家指导授课,组织全市草莓种植户代表们开展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现场观摩,让大家不断汲取专家科学研究成果营养,并学以致用、抱团发展,为南通草莓产业向“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家的种植水平,打响农业特色品牌。从实验室到田间课堂,身份的转变让李玉娟直呼“很有成就感”。“在去基地的路上,我和一个草莓大户从草莓育苗聊到大棚建设、控温防虫,作为科研人员,我的研究成果能获得大家的认可,真的很有成就感。”这次培训班让科研人员从实验室走到讲台、田间,从书本、论文的硬理论里稀释出“接地气”的讲解方式,给农户带去实实在在的植保知识。“我看到课堂上大家都很积极互动,有的上了年纪的大户还记了满满当当的笔记,就觉得这件事做得很值。”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农户们更加年轻化、专业化了。”沿江农科所知识产权科副科长唐明霞感慨道,培训班首次选择“草莓”作物,不仅在于南通草莓产业十分发达,而且各县(市、区)的种植户在多年种植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培训班,可以让大家在与种植专家、同行的交往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学到新兴技术,加速变‘经验种植’为‘智慧种植’。”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民和新技术接壤,懂新技术,才能种出好东西。本次培训还紧跟“互联网+农业”的新业态发展步伐,创新性引入电商课程,从农业电商运作模式到农产品的直播营销,培训班邀请了本地高校的老师进行了理论和案例讲解,让农户对直播带货、网店开设等全流程有了深入了解,近距离接触到了电商这个“新玩意”。
“这次听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有电商课程,我马上就报名了,现在草莓在线上销售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新农人也要积极跟上。”樊贵利是通州区东社镇忠义镇河东村人,去年他种的草莓远销市外,收成颇丰。上课时他听得格外认真。“老师讲的许多知识都是我们需要的,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各位老师交流学习。”
段正男是在海门承包草莓基地的90后,在得知报名已满的情况下,25日一大早从海门赶来,在听了“草莓电商运营”的课后,段正男如获至宝,并表示回去会好好研究直播带货课程。沿江农科所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陈满峰介绍,本次电商课程的初衷是希望给农户们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在充分了解电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规模的营销和售卖方式,“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农户自己。”
沿江农科所将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平台,持续建造契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学习素材,打造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科研单位技术成果的支撑作用,促进南通地区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康发展。”陈满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