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在一些地区送餐途中,遭遇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乘电梯难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我市情况怎样?3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骑手坦言:没遇啥郁闷事
“门难进、车难停?这种事我没遇到过。说实话,我觉得在南通走街串巷送餐途中,真没遇到过什么郁闷的事儿,感觉挺好。”9月3日下午,在中南世纪城CBD大有境东侧的马路边,和十几名同行一样正坐在电动自行车上休憩的小刘,面对记者的随机采访,戴着眼镜、20多岁的他放下手中正在刷着的手机,一脸意外地对记者说,“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是的。不仅是小刘,其他的外卖骑手也一个个扭头看着我们,疑惑于我们的来意。
说起来,其实也简单,导致我们在街头对外卖骑手们随机采访的原因,是因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外地一些外卖骑手在送餐的途中,面临着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乘电梯难等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特别是近日,在北京,有骑手因进门问题还与保安发生了冲突。
缘于此,如何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打造骑手友好环境,成为多方共同面对并亟待破解的问题。
那么,在我市像小蜜蜂般穿梭于大街小巷、社区民宅、高楼大厦等不同场景中的外卖骑手们,也面临着外地一些骑手们的烦恼吗?
“我来到南通10多年了,一直做这一行,说心里话,南通对外卖骑手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友好的,没有让骑手们感到特别难堪和郁闷的事情发生。”今年40出头的安徽宿州外卖骑手蔡为恩对现场采访的记者介绍,“大家都懂的,外卖骑手们最怕的就是超时,所以尽全力保证不误点,避免被客户投诉。因此,有时候为了抢时间难免骑快车。在送外卖进入小区时,老小区相对好一些,我们直接就进了,新小区管理严格,怕我们在快速骑车时发生事故,于是要求我们车不能进去、人可以出入。对此,我们也能够理解并主动配合。”
蔡为恩说,确实,骑车过快出事故的概率较大。他的一位同行在五山公寓送外卖时,在小区内为避让一辆车,结果因车速过快控制不住,撞伤了一位小孩,保险公司为此赔付了几十万元,教训十分深刻。
小区保安:重在互相理解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不同的小区对外卖骑手的管理要求,3日下午,记者分别实地走访了德诚·翰景园、万科·城市之光、星光耀等几家居民小区。
外卖员的职业称谓,被正式定义为“网约配送员”,他们从事的工作属于新业态,是服务业中快递员的分支。
“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的,确实也很辛苦,我们作为小区保安,不会去为难他们。”3日下午,德诚·翰景园当班的保安师傅指着手中的登记簿告诉现场采访的记者,“你看,我们只需他们在登记簿上登记一下,就可以放人放车进去了。外卖骑手们也很配合,这些年来没发生过一起外卖骑手和我们还有业主有冲突的事件。”
负责德诚·翰景园小区管理的瑞安物业工作人员也表示,外卖骑手进出小区除了必要的登记,保安都会提醒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在万科·城市之光,站在小区西大门“幸福驿站”访客登记台前的一位年轻保安告诉记者:“按照物业的规定,快递骑手们所骑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停在小区门前指定区域,介绍订户住在几幢几零几等信息后,做好例行登记就可以步行进入了。归根结底,不让车子进入小区,还是考虑到小区内老人和小孩比较多,一旦快速骑行的电动自行车撞上业主发生事故,那就相当麻烦了,同时也给物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所以,对这个要求,哪怕外卖骑手们再急再赶时间,我们还是要坚持原则、遵章执行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外卖骑手对此规定也表示了理解,停好电动自行车、在登记簿上做好登记后,这才根据保安的指点进入各自送餐的楼幢。
星光耀居民小区的物业部门,还对外卖骑手的服务作了一定的延伸。“喏,你们看,有时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手头会有一些大件,对此,为了方便他们,我们特地提供了手推车,帮助他们节省了一定的体力。”东大门值班保安指着预备的推车介绍。
幸福驿站:情暖外卖骑手
确保按时送达、避免超时,是外卖骑手们最看重、最在意的现实问题。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存在,有时候他们却又不得不面临订单越多、超时投诉越多的难题。而超时一单,外卖员就会受到数额不等的罚款。
“有些小区进电梯需要刷卡,这就需要社区与物业公司出面协商解决。还有的小区楼幢标识不清甚至错乱,让我们在里面乱转花费了不少时间,也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改进工作……”外卖骑手蔡为恩对记者说,“还有个别商家出餐太慢,结果我吐了个槽,就被他们投诉,害得我被平台扣罚了不少钱。”
与此同时,一些外卖骑手表示,有时在一些区域面临的“停车难”,也让他们头疼不已。
在万象城周边,美食店铺林立,外卖送餐业务“热得烫手”。唐闸执法局积极应对,联合属地社区、万象城物业实地调研,帮助外卖骑手解决“临停临放”需求。他们在万象城东侧、西侧及悦玺门口规划并增设了3处“外卖送餐员专属动态停车区域”,共计160个停车位,极大地便利了外卖骑手的临时停车,有效减少了占道停车现象。
一个室内场所、一套桌椅、一台饮水机、一台微波炉、一台冰箱、一套冷暖电器、一个应急医药箱、一套充电充气设备……这是南通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服务站的“标配”,让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拥有了一个贴心暖心的“幸福驿站”。
自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建设418家工会服务“微矩阵”、24小时“不打烊”、15分钟“服务圈”的工会爱心服务站,协助解决了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遮风挡雨、纳凉取暖、喝水热饭、歇脚如厕”等系列难题。
我市海门区也为外卖骑手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渴可饮水、有书读、有课听”的“幸福驿站”,着力构建“1+N” 职工幸福生活服务圈,推动专属医疗保障、心理关爱服务、子女托幼托管等普惠服务向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延伸,使“幸福驿站”情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