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评定结果,中华慈善博物馆、如皋市博物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海安市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至此,我市31家备案博物馆中,共有定级博物馆数量10家,包括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5家、国家三级博物馆4家,南通“文博之乡”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广集展品
凸显专业特色亮点
“慈善之城”是南通的一张靓丽名片。百余年前,张謇先生在这里创办养老院、育婴堂、盲哑学校等慈善公益设施,开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磨刀老人等一批慈善典型相继涌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依托深厚慈善土壤,2016年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正式落户南通。
回忆从建馆之初,到202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再到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简称慈博馆)副馆长成野军将这一路概括为“艰辛历程”。馆藏文物资源,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丰富藏品数量,加强藏品征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2019年,慈博馆专门制定《中华慈善博物馆藏品征集实施办法》,对藏品的调查、购买、鉴定等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安排。期间,博物馆征集陈列部工作人员实地踏访摸底,排查征集线索,走遍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山东、山西等十余个省份,成功征集涵盖匾额、楹联、碑刻等藏品和资料3100件(套)。经江苏省文物局定级出国家珍贵文物128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3件(套),为抢救性保护慈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征集工作仍在继续。后期计划邀请专家将匾额上的跋文提取出来,转化成现代语言,讲述背后的善人善举,并打造对外交流展,开展对外交流与传播。”成野军说。
创办一座展示南通中医药发展史的博物馆,是国医大师朱良春生前的一大夙愿。作为江苏省首家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我市首家成功定级的非国有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秉承“继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医学术,普及养生知识,防治未病强身”的宗旨,设置“传承千年岐黄 探寻百草奥秘”精品展览、“传承千年岐黄 巧手制作香囊”等品牌社教活动,研发中药香囊、养生茶饮、足浴包等中医药精致文创产品;以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为依托,出版《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外科正宗考订》学术研究专著、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
“市民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对中医药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后,将进入良春国医堂,体验刮痧、推拿、针灸等健康养生服务,了解中医问诊的流程,近距离感受中医文化魅力。”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茜介绍。在博物馆举办大型活动期间,紧邻的良春国医堂的中医专家、药师齐上阵,实现人员、场地、设备资源共享,提高专业化水平。
场景更新
多策推动“博物馆热”
暑期已过,“博物馆热”余温不减。走进位于南通如皋的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只听讲解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展厅内外分散着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朋友。
“我本身对刑侦工作就比较感兴趣,在法院办过一些刑事案件,也在电视节目上看过李昌钰博士的采访,对这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当天,来自新疆伊宁的游客吐克力克专程前来参观。他表示,“没想到场景这么壮观、展陈这么丰富。从现场制作到李博士探案介绍,既生动又具体,让我收获到了很多。”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于2016年对外开放,馆藏有李昌钰博士无偿捐献的6000多件藏品,包含书籍文献、案件资料、仪器设备等。2023年11月,博物馆二期建成开馆、一期升级“上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人文、刑侦科学两大展区,系统展示“神探”李昌钰的传奇故事、法庭科学知识体系和国内外前沿刑侦技术研究成果。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馆员张聪告诉记者:“馆内精选了李昌钰博士经办的20余件典型案件,通过实景实物、图文视频、互动答题等方式,带领大家‘探案’‘破案’,锻炼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全球首个刑侦科学博物馆,该馆自开馆以来便吸引了世界各地,特别是刑侦领域人士及相关高校的关注,先后举办四届国际司法警政刑侦科学教育文化大会,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今年暑假期间,游客观展热度持续高涨,博物馆日均人流量达1500人,最高接待量近2000人次。
“以等级馆创建为标准,我们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馆长朱晨东表示,应对观众所需,博物馆在全年无休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正在开发二维码导览讲解系统,后续观众进入博物馆,借助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免费获取双语讲解服务。”
同样可喜的是,如皋市博物馆历经3年多时间,成功从三级馆晋升为二级馆。“晋级”路上,如皋市博物馆对标要求,查漏补缺,在学术研究与科技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近年来,博物馆主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等联合承办《雉水风流——东皋印派文献展》。深入推进古运盐河遗址如皋段考古工作,推出《古运盐河的记忆——古运盐河如皋段考古成果展》,形式多样讲好文物故事,再现唐宋时期如皋城的风土人情。
资源互联
共创“文博之乡”品牌
“定级评估,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显著表现。等级划分的条件几乎包含了博物馆所有的核心功能,可以说是对一座博物馆的全方位评价。”南通博物苑副主任、南通市博物馆联盟秘书长彭春梅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实施的《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博物馆评估定级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高到低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最高等级,南通博物苑位居这一行列。
近年来,南通秉承张謇先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博物馆理念,持续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如今,全市备案博物馆共31家,包括21家国有博物馆和10家非国有博物馆,形成了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实现了“县县有博物馆”目标,做到了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优势互补,专业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交相辉映,综合博物馆和特色博物馆相得益彰。
“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提升,是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博物馆发展的目标定位。”彭春梅认为,正是抱有这份初衷,全市博物馆稳扎稳打、步步深入,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今年,7座博物馆参与新一批定级评估工作,申报单位全部晋级,成功率达100%。
2022年,31家备案博物馆组成南通市博物馆联盟,着力开启南通博物馆事业新征程。两年多以来,联盟打造工作交流合作、藏品互通共享、故事共创传播、活动联办互动、文创开发联销、人才共建联动等“六大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开放共享。其中,在加强博物馆质量管理方面,扎实推进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工作,对参与定级评估、运行评估的博物馆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每年开展南通市博物馆联盟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走进南通,现场指点迷津,提升办馆水平。
“学术研究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为此,联盟正积极与国家级期刊洽谈,计划以专题形式阐释南通人文历史,同时也为我市文博专家及文化界人士搭建平台,进一步擦亮‘文博之乡’品牌。”彭春梅表示,在社会服务方面,恰逢明年南通博物苑建苑120周年之际,市博物馆联盟将继续秉承张謇博物馆理念,凸显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研究核心功能,构建博物馆研学新模式,引导青少年开启全新的博物馆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