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更远的地方——献给黎化老师 | 南通发布

◎吴筱东

小镇河东桥下就是汽车站,有着梦想的二窎人都是从这里出发奔赴远方。20世纪90年代,我师范毕业,无所事事就去那里帮乘客看自行车的杂货店闲坐。看着公共汽车摇晃着屁股扬长而去掀起的烟尘,我很羡慕那些人可以离开故土,去寻找自己的未来,虽说我也干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却天天在和外面的世界擦肩而过。而抚慰我意难平的,总是杂货店老太太絮絮叨叨那些黎化的故事。

老太太是黎化老师的母亲,彼时黎化早已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成为闻名遐尔的专业作家。黎化老师我并不陌生,他是地道的二窎农家子弟,刚成人就去遥远的西北边陲从军,回地方后从事过记者、教师等职业。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他与生俱来的思想深度和文字天赋成为他创作的不竭源泉。我在上初中时,他是我的政治老师。那时,我们那所农村中学优秀的教师如同神仙打架,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陆续调离,学校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辉煌也风流云散。黎化老师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他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精彩世界,这里有欧也妮·葛朗台,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克己复礼的典故,也有红十四军在我们当地惨烈的革命故事,唯独没有的是空洞的政治说教。多少年后我读他的《江海祭》,忽然意识到他其实在我的中学时代就在搜集素材,正是多年的积累、思考和发酵之后,才有了这部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级作品。

也许黎化老师并不知道,他的课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来说是一场怎样的及时雨,二窎中学地处僻壤,可以接触到的文化资源有限,他无疑是我们的富矿,他渊博的知识和激荡的意气唤醒了许多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看见了更远的地方。初一时,我曾参加过全县中学演讲比赛,作为农村野孩子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一刻,我吓得天旋地转,但凭着黎化老师出手的演讲稿和赛前悉心指导,我还是力克一众高中生获得亚军。这场比赛从此在我幼稚的心里种了草,此后人生不断漂流就是为了让那棵草绽放出美丽花朵。

此后多年,黎化老师喷涌出磅礴的创作生命力。小说、报告文学、戏剧、歌词,甚至大型活动的台本,凡他出手必是爆款,从地方到全国大奖无数。再难把握的体裁、再难驾驭的题材他都信手拈来。老太太当年曾告诉我,通州新领导上任,为树形象聚人心,曾请遍京沪名家写一首反映通州的歌词,但总没有满意稳定的作品。有一次,领导找到黎化老师,老师沉吟半晌,在餐桌上撕开香烟包装纸一挥而就。领导先半信半疑,几句歌词品读下来不由击桌赞叹:歌词大气磅礴、凝炼优美不说,真正体现了想要表达的通州精神!此歌后来由歌星杭天琪演唱,传遍大江南北。我丝毫不怀疑此事的真实性,黎化老师完全有这样的大才华、大格局、大成就。他用自己深邃的思想、激扬的文字、坦荡的人格和对江海大地深沉的挚爱为自己树立起一座文化和精神的丰碑。他的悼词里有一句话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就像传说中的荆棘鸟,积聚一生的能量,只是为了最动情地歌唱。

我几十年如流的岁月中,都有着黎化老师的光影。我的文字曾得到过他的鼓励,我的选择曾得到过他的指点,包括我的事业也得到过他颇多助力。我们也曾一起臧否过某些社会现象,一起在师友情中享受过快意人生,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磊落坦荡令人高山仰止。近年来,他的片言又成为我每天清晨必看的文字,是我醒脑提神的良方。通州很小,他生动讲述的那些人和事很多我都熟识,让我仿佛回到了青春;未来很远,他思考的有些问题已经超越了时代,体现了他对人类世界深邃的洞察和悲悯情怀。而此番青山一别,片言已成绝唱!

那个燥热而令人不安的下午,我独自驱车去见了老师最后一面。灵堂里哀乐低回,老师安睡在鲜花丛中。我忽然想起不久前走过的二窎车站,那里已经变成一片杂乱的外租房,只有二窎汽车站几个字还暗淡地悬挂在行将倾圮的门楣上。不远处就是我供职过的小学校,如今因为废弃而显得荒凉。恍惚间,我忽然回到了当年的场景,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些在车站出发和归来的人们,包括那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妻,我曾多么痛恨这一切,而如今却成了我难以放下的回忆。我忽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花费一生想去看的更远的地方,是不是其实就是我们原来出发的地方?

逝者长已矣,愿黎化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