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各大城市农贸市场中,各式名贵鲜活海产品最为吃香。当张牙舞爪且身价不菲的“锯齿青蟹”大受消费者青睐的时候,国内新生的青蟹主产区——启东黄海滩涂公司及周边区域的海水养殖户们,又无不为池塘里流淌的新财源乐开了怀。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启东市已首批起捕20多万斤较大规格商品青蟹,售价达1700万元。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国强介绍:“全市今年预计青蟹平均单产超80斤,总产可达65万斤,销售产值突破5000万元。”
锯齿青蟹,个大色青、肉质鲜美,出产于东海、南海水域,又因捕获期较短、产量较少,而成为南方沿海大城市最受食客欢迎的鲜活海产品之一。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这一名贵蟹种,就神奇地“爬”进了位于南黄海沿岸的启东8000亩海水池塘,产生了显著的增收效应。
只因换了“一只蟹”,以全新的“脊尾白虾+锯齿青蟹”方式,替代传统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模式,许多原本备受梭子蟹养殖“病害多、管理难、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困扰的渔户眼见为实、尝到甜头,迎来发展“又一春”。李国强介绍,目前,该模式在全市推广面积已由初时的独户单塘,迅猛拓展至8000多亩,占海水池塘总量逾30%。
2020年,已连续多年苦恼于“娇气”梭子蟹的启东黄海滩涂公司“科技示范户”张义春,摸索中开辟出一个试验池塘,将原先虾蟹混养模式中的梭子蟹改为锯齿青蟹,不承想,白虾仍保持亩产400斤水平,青蟹却是个大体壮,产量是原先梭子蟹的三四倍。
“同样一只蟹,成本相同、身价相当,收获却是天差地别。”张义春喜不自禁地介绍,青蟹食性广、生长快、成活率高、抗病害能力强、对池塘含盐含氧量要求又低,100天就能长成5两以上较大规格商品蟹。相较于梭子蟹,每亩净增收入能达3000多元。
市场引导、能人引路、技术引领,促成启东沿海青蟹产业“一夜成名”。张义春试养青蟹大获成功后,经市、镇两级渔技部门大力推广引领,加之青蟹得益于长江口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水体、土质等自然条件,短短3年间,吸引众多养殖户争相养殖,很快遍布黄海滩涂公司及周边区域。
“中秋节前后一周,闽、浙、沪及天津、北京、大连等地客商上门求购,公司养殖户日均发货量高达7000多斤。”黄海滩涂公司副总经理顾南楠告诉记者,全公司今年拓展的6000亩青蟹自9月10日一经开捕就供不应求,价格更是一直保持在80~95元/斤的高位。
“现在公司内外正紧锣密鼓开展第二轮青蟹捕捞。只愁产出少,不愁价格低、没人要。”提及手机上早已排满的客户订单,顾南楠自信满满,“青蟹生命力强,适度调节温度,可持续销售至元旦春节。相信来年,品牌效应更大、技术引领更强,定会吸引更多蟹农、提升更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