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自今年6月“12369”环保举报热线停止使用,全部业务纳入“12345”政府服务热线管理。那么,并轨后成效如何?记者展开专访——
“12369”开通19年接处投诉82351件
“我家附近曾经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化工厂,经常有异味扩散。我打‘12369’举报电话后,执法人员很快就赶到现场调查取证,查实责令涉事企业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整改。一个月后,异味再也没有了。后来我了解到,这家企业对车间内的一台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问题。”8日下午,家住如东县丰利镇的居民沈女士告诉记者,从此,四乡八邻的乡亲们都知道遇到环境污染问题就打“12369”,“后来,听说这个电话合并到了‘12345’政府热线,乡亲们有一阵子还有些想念。毕竟,这个号码曾经帮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
正如沈女士所言,我市自2004年12月25日“12369”环保服务热线全面开通,2020年4月“12369”合并“12345”政府热线,直至今年6月“12369”正式停用。19年来,先后接处电话举报82351件,为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解决涉及环境污染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19年来,通过“12369”解决的群众身边涉及环保“急难愁盼”问题,不胜枚举。
“你们看,现在的长夹河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三年前,却是一条臭水沟!”家住如皋市丁堰镇的居民倪先生告诉记者,原先,长夹河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整治,成了鱼虾不见、鸭鹅不游的“一潭死水”,沿河两岸居民意见很大。无奈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12369”。
“接到举报后,南通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明查暗访,该河道南北两侧为盲端与外界不通,东西两侧居民、商户以及企业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河面漂浮有大量悬浮物,确实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召集属地政府会商、制定整改方案、推进河道治理。属地政府对沿岸农商户截污纳管、取水引流、长效管理,生态环境部门推动周边企业废水治理,两个月后,长夹河就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河清、水净、岸绿’的生态河。”8日下午,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负责人蒋军向记者介绍。
由于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一直秉持“有线索必盯、有案件必查”理念,19年来,我市有一批集体和个人被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予以表彰,有力地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增强了执法凝聚力。
“两线融合”,环保执法再升级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为更好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于今年6月停用,全部纳入“12345”政府服务热线管理。
“两线融合”,促进的是环保执法在新平台上“换档升级”,内生驱动力更强劲。
“结合工作实践来看,环境污染问题投诉举报范围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12369’环保举报热线停用后,涉及全市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业务咨询、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也可通过‘12345’直接反映。”蒋军告诉记者,“‘并线融合’后,环保执法工作的职能和效率得到稳步提升。除了鼓励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市生态环境局还设置了环保为民服务热线‘85158616’,作为‘12345’的补充,市民依然可以通过拨打该热线咨询环保相关的法律政策,或是举报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举报者还将获得相应奖励。”
事实证明,合并后,执法利剑更为锋利。尤其是有关举报这一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市民的参与。
“仅今年1月至9月,全市共发放举报奖励171件,合计11.96万元,发放件数与去年同比增加33.59%,奖励金额同比增加8.63%。”蒋军举例说,“原六县(市)中,举报奖励发放件数海门排名第1,共35件。”
在领取举报奖励的“环保啄木鸟”中,如东县某污水处理厂员工王先生拿到了今年全市生态环境举报单笔最高奖励1万元。王先生在值班时发现:夜间个别时段污水处理厂进水某污染指标持续异常,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弄清真相,王先生随即和当班同事一起深入排查,发现废水纳管送污水处理厂的某造纸厂有重大嫌疑。他们掌握有关证据后立即向如东生态环境局反映。后经执法人员调查,确认王先生反映情况属实。
环保有奖举报,对弥补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提升执法效能,发挥着重要的“推进器”作用。
微信发力,网络举报更精准高效
“自从2015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受理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提交的举报达7505件。”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举报更方便、快捷,目前已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举报方式,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举报方式和举报效果,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非常便捷,举报人一旦发现环保违法行为的线索,可以随时随地举报,不再受信函邮寄、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非常精准,举报人在举报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或第一现场将地点定位、现场图片、问题线索直接上传到相关平台,举报内容和信息由于具有可视性,因此更加具体;非常高效,微信等网络举报平台系全国通用,可以达到国家、省、市、县不同层面对举报投诉受理的“一网登记、一网转办、一网处理、一网回复”,通过这些共享平台来操作,极大提高了交办的效率、办结的效率、反馈的效率。
“今年4月29日,一位举报人通过微信举报方式,举报通州区东社镇一个体畜禽养殖户,将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偷偷排入河道。通州生态环境执法二局接到这一微信举报后,联合东社镇环保办工作人员立即调查。然而,因防疫要求无法进入现场,执法人员转变调查方式,通过无人机高空视角覆盖巡查,发现涉事养殖场西侧有一个排水口正在排放。经现场核查,该个体养殖户从事生猪养殖,生猪粪便、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养殖场西侧小河,群众举报属实。”通州生态环境执法二局执法人员说,查证结果表明:举报人微信所发图片,与核查现场相符。
查实这起微信举报事件后,依据相关规定,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对该个体养殖户粪便、污水未经处理,擅自向水体等环境排放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罚款2万元。同时,根据《南通市通州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人发放奖金300元。
微信发力,让环保举报在网络时代大显身手,人人都成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有力地推动了一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彻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