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的通城,处处洋溢着欢乐气氛。然而,在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的一间教室里,大一新生彭程勇却没有走出校园休闲放松,他的案头堆着不少书。他说,他要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
重返教室,刻苦学习重回赛道
“我将永远铭记大家的恩情。”国庆节前夕,江西小伙彭程勇重返南通大学启东校区,他满怀感激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若非两年前您和众多热心市民的无私援助,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
眼前这位剪着利落短发、散发着阳光气息的大男孩,两年前曾因白血病而体重骤减,从60多公斤降至30公斤,挣扎在生死边缘,如同“纸片人”一般。
如今,彭程勇与同学们一同沐浴在充满活力的青春时光中,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这一切,在他与病魔抗争时,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彭程勇说,身体恢复后尚不能过早剧烈运动,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军训,成了他小小的遗憾。
“一直渴望早日返校,但去年不得不遵医嘱回江西休养。我在家上网课,提前学习大一法学课程,计划将商务英语专业转成法学专业。我觉得这个专业将来更适合自己,学校领导给予我理解和支持。”彭程勇说,在经历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援助后,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尽管白血病被治愈,彭程勇仍面临一些后遗症。
“右眼视力有点模糊,不能看太强光线,这是因细胞感染引起视网膜脱落。今年6月,我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目前正在康复中。”彭程勇说,他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他人生的榜样,他要像保尔一样勇敢坚强。
“重返校园,意味着我重新站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我不能落在同学后头,更不能辜负大家的帮助。我要刻苦学习,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坚守希望,父母一起努力还债
彭程勇的父亲彭晓刚是个油漆工,母亲罗金华是家庭妇女,他还有个姐姐。
“我家经济条件一般,当时面对儿子高额医疗费用,我和爱人每天都愁得睡不着觉。”回首往事,彭晓刚依然激动不已。幸运的是,经向报社求助后,社会各界倾情帮助。“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后来,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出手相助。”
彭程勇康复后,彭晓刚留在了江西老家。240万元的医疗费用还剩余130万元债务,他坚定地说:“虽然年纪大了,工作难找。但再难,借的钱一定要还。做人要感恩,更要讲诚信。”他学会了理发手艺,准备开家理发店。“只要不怕吃苦、努力赚钱,我一定能还清。如果有能力的话,我也要以恩报恩,尽力帮助他人。”
为了照顾病愈后的儿子,罗金华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留下来照看彭程勇。南通大学有关领导了解情况后,破例安排罗金华做保洁员,负责9号教学楼卫生工作,为罗金华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患病期间,彭程勇一度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发脾气。但重返校园后,他变得心情开朗,笑容也多了起来。
国庆节,彭晓刚没来南通看望妻儿,往返火车票对他来说太过昂贵。他决定等到儿子放寒假时,一家人再团聚。
感恩回馈,成为全家最大希望
南通这座城市,给了彭晓刚一家太多的温暖。
“儿子在通大附院就医时,我就在附近快餐店买最便宜的盒饭将就一下。老板娘了解我处境后不仅免饭钱,还加我微信,当场转了1000元。”彭晓刚说,这样的暖心事太多。
彭程勇重返校园后,彭晓刚第一时间将喜讯告知了报社热线记者,并分享给了狼山钢丝绳厂董事长顾其林。捐资最多的顾其林告诉记者,他读大学时也曾患病濒危,也是热心人的相助才使自己挽回一命。
“我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成才报国。我们也要像老顾他们这些好心人一样,尽己所能、无私助人!”彭晓刚表示。
经历寒冬,彭程勇分外珍惜曾获得的温暖。“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对我的关爱。”
崇川区慈善会的援助,也让彭家感激不已。
“我们每年救助2万多人,发放救助金总额达1200万元。在每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像彭程勇这样的受助学子达370人。”崇川区慈善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时国华说,慈善会将更好地发挥张謇先生倡导的慈善救助精神,为需要帮扶的人排忧解难,让受助者感受到这座慈善之城传递的爱心和温暖。
新闻回顾
学子患重症医疗费难筹
各方雪中送炭一家走出困境
2022年8月9日,窗外骄阳如火。本报热线接到一则求助信息:南通大学商务英语系的20岁江西小伙彭程勇,入学后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每天过万元的高昂医疗费,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他的父母心急如焚。
接到求助信息后,热线记者立即与彭程勇父母联系,在核实他们的艰难处境后,撰写了一篇《阳光小伙患白血病瘦成“纸片人”,治疗欠下百万债务,术后出现排异学子身陷困境》,报道一经在南通发布、江海晚报上刊发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紧接着,爱心如潮水般涌来。一笔笔捐款如雪片般飞来,通过爱心账户迅速汇到彭程勇父母手中。其中,有热心的老奶奶,带着自己的积蓄,亲自送到报社;有打工的小伙子,虽然收入微薄,却也慷慨解囊;有企业老板打来电话,给出一笔不小的捐助;还有本报员工感同身受,纷纷急伸援手……每一份捐款,无论大小,都承载着一颗颗炽热的心。
随后,本报热线推出一系列报道,《爱心在通城涌动!一双双援手不断伸向通大白血病“纸片男孩”》《南通好心哥,你那双手也是滚烫的!捐助“纸片男孩”的爱心行动仍在延续》《20万!又一双大手紧攥那无助的手!狼山钢绳公司为“纸片男孩”急送爱心》。这些报道,记录了爱心人士如何为彭程勇雪中送炭,帮助他一家走出医疗费用的困境。
采访礼记
保持希望坚持奋斗
采访中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病魔曾试图夺走彭程勇的青春,但他却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重返校园,他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他决心追回逝去时光的誓言。
在经历与白血病的艰难抗争后,他没有选择安逸与放松,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提前学习法学课程,重新规划职业目标。他用行动宣告了生命的重启,展现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
他的奋斗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从快餐店老板娘的慷慨解囊,到崇川慈善机构的援助,再到学校领导的理解和赞许,这些温暖的支持如同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同样,他的家人在面对巨额债务的挑战时,没有轻言放弃。母亲勇敢地走出家庭的小天地,成为一名保洁员,这种勇气是对自我的超越;父亲则以一把理发刀,剪出创业的希望,他的决心是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一家人,展示了关于坚持、奋斗、勇气和改变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个人的成长和全家共同奔赴的感恩之旅。
这是慈善力量的传递,也是精神力量的启示。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甚至身陷泥潭。但不要怕,记住彭程勇的故事,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希望、坚持奋斗。哪怕是泥步前行,每一步都会离我们的愿望更近一步。·周朝晖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