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冯旭,通师一附教师。1994年8月来到通师一附,师从“五朵金花”之一的特级教师杨秀兰老师。驻守三尺讲台30载,教学事迹多次被央视及省市各级媒体报道,培养出了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羽毛球全国冠军、“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批优秀人才。她曾获得全国“双有”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大队辅导员、省“星星火炬奖章”、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刚刚进入通师一附工作,我在校领导的牵线下,拜当时崇川区小学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特级教师杨秀兰为师。那时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被杨老师那敬业博爱的师德,亲切自然的教风,广袤精深的底蕴等特质打动,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有了方向和动力。
那时上课,杨老师像妈妈一样,手把手带我备课。从教学过程到细节处理,杨老师都一一帮我考虑周到。“最初的一年,杨老师对我这名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层层递进,十分得宜。我从蹒跚学步到稍微能够独当一面,无不得益于杨老师用心良苦的培养。”现在,我自己也带上了徒弟,更收获了许多荣誉和称号。30年弹指一挥间,每年都有新教师入职通师一附,但这种新老教师的传承,年年未变。
百年“一附”,行健不息。2009年,通师一附从濠河边迁入现址,不断发展,成为我市主城区学生人数最多的单体小学。我记得,2009年前的通师一附校舍还在濠河畔,不仅校舍老旧,有的二层老教室还是危房,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捉襟见肘。“记得有一年因为校舍不足,导致学校要去原业余工大和卫校借校舍开展教育教学。”
现在的通师一附新校区,虽然已经投入使用十余年,但是学校内体育馆、游泳馆、实验室一应俱全。每间教室均配备空调,电子黑板、投影仪等,很多教学教具已经电子化、智能化。和以往相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2023年,我又送走了一届六年级毕业班。在这个班级上,有3人被我市首批“丘成桐少年班”录取。在通师一附,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认识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和30年前相比,我们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也经常开展例如“天健杯”校园足球赛,从中发现体育好苗子;我们还举办校园艺术节、“八礼四仪”等活动,让学生素质向全方位发展。
在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家长开展志愿护学,组织家长进入学校,开设“家长志愿课堂”,让学生家长们能“尽己所能、尽己所长,亲近校园、亲近课堂”。
这三十年,我所在的通师一附,学生更多了,条件更好了,百姓对教育的要求更高了,但也更加满意了。这三十年,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南通教育人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