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电量告急却“挤”不进充电位
“我家住在恒盛尚海湾,平时都在附近的文峰城市广场汽车充电站充电。”11日下午,市民何冰告诉记者,“有次跑完长途,车子电量告急,到了充电站却‘挤’不进充电位。当时明明有两辆汽车已充满电,但没有及时开走,仍然霸占着充电位。既然电量已满,为何不及时让位?况且,一旦超时占位,有些运营商还会收相应费用,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何冰的遭遇和困惑,其他车主也有共鸣。
“我们单位楼下就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点,方便了我们这些上班族。”新能源汽车车主陈海林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在两小时免费停车充电时间内,很快就能给车子充好电,因此对我而言‘超时占位费’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也确实看到过有人给车子充好电后不及时开走,‘不讲武德’占位给他人带来麻烦。我也呼吁车主要换位思考,在没有特殊和意外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充满电后不要占位,方便别人其实也是方便自己。”
确如一些市民所言,记者在市区一处新能源汽车充电点现场采访时,看到一长排的充电桩前,有新能源汽车已充好电、充电枪已归位,可车子依然停在充电位上,“我自岿然不动”。这让后面陆陆续续来充电的车主摇头叹息,无奈离去。
在采访现场,车主王开明正在给自己的白色“东风风行”新能源汽车充电。王开明今年65岁,是江苏徐州人,这两天和老伴来到已在我市落户的儿子家中,给儿子照看孙女。
“我这辆车用直流电40分钟就充好了,从来不会占位超时。充满电赶紧走人给别人挪停车位,并且,钱不是白捡来的,为啥要浪费?”老王一句话,实实在在。
有车主对车辆充满电仍占位行为投诉
11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南通智鼎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春。他介绍,他们在崇川区和开发区分别设置了两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点。
“目前投资充电桩充电点的投资成本比较高。一个充电车位,一台变压器就需要二三十万元;再加上电缆和机器设备,以六把充电枪为一个点的配置规模来算,一次性投入就达五六十万元。”陈小春向记者介绍,“即便是六把充电枪天天满负荷运行的话,一辆车我们至多也就赚个七八块钱,而且这七八块钱里还包含了服务费。”
陈小春说,至于“超时占位费”,目前在这个行业也是按惯例收取的,但他们收费标准不算高。他解释,两小时内停车充电免费,超时10分钟予以短信提醒,从超时后的第11分钟开始计时收费,新产生的10分钟时间段内收费6元,再往后的超时20分钟不足1小时内收费2元;也就是说,如果超时1小时就是14元。超过1个小时后每小时收费5元,超时24小时封顶不超过35元,停满两天就是70元。如果到了第三天,那么就要拨打公安110电话报警挪车了。
在崇川区工农路一家写字楼的露天停车场,记者看到,充电桩旁的停车位几乎停满,却只有三四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扫描“特来电”充电桩的二维码,上面信息显示:充电价格为每度电0.88元,分为直流快充和少数交流慢充。如果超时未驶离车位,将按照首小时收取4元占位费,之后每小时收取1元,24小时收取10元。
记者随后来到紫东南苑居民小区的“星星充电”惠民充电站,这里充电2小时不收取停车费用,超时后15分钟内免费,之后按照每分钟0.5元收取“超时占用费”,封顶50元。
故意钻空子将充电变停车不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报装接电的自用汽车充电桩用户超过10万户,但公共充电设施的数量和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而一些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不足、充满电占位等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充电桩运营商收到大量“超时占位”投诉。
为避免矛盾发生,一些充电桩运营商开始收取“超时占位费”。由于各家运营商的收费标准不一,导致有些电动汽车的车主充完电因未能及时拔枪离开而产生较高的占位费,有的收费标准高的甚至超过了充电费。
记者了解到,充电桩运营商收取“超时占位费”没有统一规定。不同充电站点收费标准和规则各不相同,有的收取超时占位费,有的则不收取,差异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各充电桩运营商的自主定价权、运营策略、充电桩位置、资源紧张程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充电桩资源相对紧张的区域或时间段,有的运营商可以通过收取较高的“超时占位费”督促车主及时挪车,从而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提升新能源车主的充电体验;有的运营商,则可能通过收取较低的“超时占位费”,吸引用户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
采访中,确有不少车主表示,在市区一些人流密集的热门商圈,由于停车资源紧张,个别燃油车随意占用新能源充电车位,给其他车主带来不便。
新能源车主们对这种“钻空子”的行为极为不满,小鹏车主李玉华说:“收占位费是为了让公共资源更好利用,但有人玩小聪明实在不厚道。我打电话给客服,客服表示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头疼。但再头疼,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