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百年, “龙虎斗”的故事结束了 | 南通发布


  南通地区有一道叫“龙虎斗”的小吃,和广东名菜“龙虎斗”没有一点关系,人家是蛇肉配猫肉,我们其实就是“馄饨面”。食材普通,细长的面条像龙身,宽扁的馄饨似虎头,热汤锅里上下翻滚,犹如龙争虎斗。

  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十六(3月17日),日军板垣师团饭冢旅团5000余人由南通姚港附近登陆,旋即南通城沦陷。日军继而派兵进犯茅镇、掘港、汇龙、金沙、西亭等市镇。南通县金沙镇西洋桥的张家乱作一团,一家人不知所措,平静富足的生活即将结束。张家是南通张謇先生的本家,当家的原在大生供职,可惜十多年前故去,留下寡妇邱氏抚养二子三女度日,好不容易熬到两个大闺女出阁,二子、小女成人,在金沙街上开荤馆为业,生活也算得上是小康。一家人碰头后,家中主心骨幼子其侯下定决心抛家舍业离开金沙,举家迁往掘港。

  彼时掘港虽也在袭扰范围,但此时日寇只能占领南通、如皋等县城及周边,对于掘港这样偏远的市镇还是鞭长莫及,掘港一下子涌入大量如皋、南通等地来的难民,市面反倒显得有些“繁华”。张家到掘港安顿后,在北街与武庙巷交界处北巷口西侧赁下两间门面重操旧业,店号“中华春”,主营淮扬本帮菜、馄饨、面条等,因其侯原在上海老正兴学徒,手艺高超,加之经营灵活,诚信待客,生意渐渐在同行中拔得头筹。开业当天,掘港陈氏医门的大少爷陈继明来捧场,他是其侯在上海的故交,第一碗面就是下给他的。其侯新婚妻子张氏美艳,热情大方,厨艺亦佳,一半面、一半馄饨的“龙虎斗”做得地道。张家小姑子生得俊俏,也在店里帮忙,姑嫂当垆卖酒成了小镇上的一道风景。
  “中华春”设有头锅、二锅、三锅,头锅早中晚都不歇,作下面条、馄饨之用,二锅、三锅炒菜。面条是平常百姓的“快消品”,日常下的是大刀面,依浇头分为鸡丝面、硝肉面、蟹糊浇面等,浇头都是现炒,炒好后浇在碗里的面条上。“龙虎斗”最受欢迎,红褐色的汤里,白色的馄饨围成一圈,中间细长的面条堆成“鲫鱼背”,汤上还漂浮着青翠的葱花,馄饨面的搭配从外形就能勾起人的食欲。馄饨面有了馄饨这种荤物,口味相比光面自然更为丰富。对食客而言,一碗阳春面不过瘾,一碗物美价廉、有荤有素、汤鲜味浓的“龙虎斗”则是“打牙祭”的不二选择,“龙虎斗”成了“中华春”的招牌菜。入夜后,打牌、看戏散场的,也是“中华春”的常客,他们是来吃夜宵的,冲着热气腾腾的“龙虎斗”,再和老板娘聊聊天。
  天有不测风云,一日其侯牙痛厉害,“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后来竟然发展到不能起床。寻遍镇上中医都不见效果,无奈去西医“国梁医院”碰碰运气,那时候的人对西医还不太信任。国梁医院开在西街,是留法博士蔡国梁1935年归国后开的,能够实施开腹手术,在当时算是非常现代化的。奈何其侯命薄,蔡医生也救不了他,挨过一年就撒手人寰,“中华春”只得关张大吉。

  其侯的大连襟杨月樵是梨园行的人,他的父亲杨洪春在南通地区赫赫有名,曾任南通更俗剧院经理,在上海天蟾舞台挑过班。“中华春”开的时候,杨氏父子常来捧场,小酌几杯,最后再来碗“龙虎斗”。

  杨家祖籍河北保定,清咸丰三年(1853),杨洪春祖父杨玉元迁居南通州并创办了小福寿科班。杨洪春幼承家学,七岁登台,不到二十就成为当家武生。后拜红生鼻祖王鸿寿(老三麻子)为师,与京剧大师周信芳同门学艺,王鸿寿是南通州如皋县掘港场茶庵殿人,对这个同乡弟子多有爱护,倾囊相授。杨洪春的红生戏深得乃师真传,他有个绝活,上台前不勾脸背对观众,用手抹脸突然回头,一个完整的脸谱展现在观众面前,堪称一绝。学成后杨洪春辗转南通、如皋、上海、杭州、湖州、嘉兴等地演出,晚年定居掘港。红生即勾画着红脸谱的老生,杨洪春常常演出《过五关》《刮骨疗毒》《单刀会》《古城会》《水淹七军》等关公戏,其实红生戏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赵匡胤,演出剧目有《千里送京娘》《烧柴王》《龙虎斗》等,只是相较于关公戏少一些罢了。杨洪春曾为新四军慰问演出过《龙虎斗》。
  《龙虎斗》又叫《下河东》,讲的是呼延赞单骑下河东讨伐北汉王刘钧,救出宋太祖赵匡胤,戏里赵匡胤为龙,呼延赞为虎,由误解到君臣一心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复杂,呼延赞受神仙指点由聋哑变得武艺高强还有点神话色彩。那年杨洪春为陶勇司令员等慰问演出此剧,当时恰是“海霸王”孙二富率众投诚。陶司令和孙二富都是京剧戏迷,一出《龙虎斗》把陶孙二位看得如痴如醉,台下的二位何尝不是现实版的《龙虎斗》呢!

  “中华春”关张了,老板娘改嫁了,当年的掘港很小,还引起了一些轰动,以至于若干年后还有老掘港会提起。其侯是我舅爷爷,小姑子是我奶奶,张氏虽改嫁,但我们还走动往来,还是称舅奶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舅奶奶常来我家玩,几十年的姑嫂一直相敬如宾。舅奶奶来玩,有的时候她的姨侄新民也来,新民是杨洪春的孙子,也是个京剧演员。大家聊天往往会提到杨洪春,说起为陶勇司令员演出《龙虎斗》的场景,说到高兴之处,新民伯伯手舞足蹈,一招一式还能看到当年乃祖的风采。舅奶奶来玩,家里常包馄饨,大家起哄让她下个“龙虎斗”,她也当仁不让,给大家露一手。
  2017年9月,舅奶奶百岁大寿,岁月似乎把她忘了,老亲戚没有忘了她,大家欢聚一堂,多年不见大家有说不完的话,有人开玩笑说,老寿星下碗“龙虎斗”给大家,老寿星摆摆手,南极仙翁下的可是长寿面。那天饭店的老板娘格外高兴,她断不知老寿星以前也是她的同行。
  2020年元旦舅奶奶去世,家族祖辈中最后走的一位老人,尽管高寿,大家依然还是很不舍,新民伯伯从南京赶了回来。葬礼上老亲戚们说来说去不免又提起“中华春”、“龙虎斗”馄饨面、杨洪春,还有那年为陶司令演出《龙虎斗》……
  匆匆百年, “龙虎斗”的故事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