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共进 与改革同行 | 如东:改革潮涌风满帆 奋楫争先竞风流 | 南通发布

改革篇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东作为全省全市沿海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坚持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全国第一个星火计划项目、全国第一个风力发电特许权项目、全市首家外资企业、举全县之力建成东方深水大港……回望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一系列成果见证了如东人民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进入新时代,如东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凝练出“厚德力行、耕海图强”的如东精神,实现了“经济总量超千亿、发展速度夺第一、项目建设扛红旗、文明创建获殊荣、综合排名快前移”等历史性突破,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建设初见成效,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成为“强富美高”新如东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质和动力源泉。

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经济基础    

恒越安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恒诺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海宝电池综合利用、毕普帕罗洛高端不锈钢阀门等21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1个;89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绿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年初以来,如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在上月揭晓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榜单上,如东分列第33名、31名,比5年前晋升11位次、10位次。这一份重量级榜单的背后,是一系列改革举措务实推进——

如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千方百计强攻坚、强突破,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招大引强,集中力量攻坚细分领域高新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隐形冠军”,重点挖掘、引进、储备一批体量大、质态优、带动性强的标志性项目。优化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特大项目“六个一”工作机制,实行省市重大项目领导挂钩、百亿级项目服务专班、季度计划开工及观摩、定期会商会办、项目建设督查、考评激励等推进机制,有效推进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施工业大企业倍增培育计划和企业能级“双十”计划,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大盘子”,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十多年来,金光、桐昆等一批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花”,德国巴斯夫、韩国SK、中化集团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结出“累累硕果”,中天科技、海力风电、恒辉安防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实力加速跃升,最大的服务业基地——阳光岛建成全国最大的海上LNG能源岛。项目、企业、产业活力满满、热气腾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如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922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65.96亿元,分别较2012年底增加281家、713.68亿元。2023年,如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1.13亿元,较2012年增加903.13亿元。

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磁场。日前,南通如东九九久新材料、恒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两个省重大项目相继通过“桩基先行”方式取得桩基施工许可,实现提前开工。“服务太好了,从项目开始就一直保驾护航,提供有力保障。”项目负责人谈及如东26℃温馨服务直通车机制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以“温度”赢得企业“满意度”,今年以来,如东积极推行“26℃温馨服务直通车机制”,以市场主体诉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关切问题,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畅通政府与企业“无障碍、零距离、心连心”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回应企业所需所盼,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26℃温馨服务直通车实行“1+2+3”工作机制,通过利用“如东兴企通”网上服务平台,在12345和如东县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分别开设市场主体诉求服务专线和企业服务热线电话,以及对亿元以上企业、规模企业和小微企业以及农业、工业、建筑房地产业等行业配套专班人员,做到服务企业“急事急办、繁事联办、难事督办”,各类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近年来,如东聚焦改革创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打法——

如东县行政审批局制作报批报建“四大服务指南”,针对办事指南、申请表单、审批流程、代办帮办服务流程以及审查中的注意事项等实行“一策通览”,让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在报批报建过程中有章可循,为申请人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帮助;如东县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动推出“竣备即发证”服务,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的当天进行产权登记,同步发放《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书》,实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与不动产权证书“并联办理,一日办结”;如东生态环境局明确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成立服务小组的工作制度,对挂钩企业、白名单企业、省市重大项目同步建立服务小组,提供保姆式服务。

近年来,如东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推出“26℃温馨服务直通车机制”等11条特色举措,出台如东县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增强经营主体的投资信心和意愿;深化改革示范,“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交海即发证”逐步推广,办成全省首例“危化品经营许可(不含仓储)一件事”、全省首次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线上交易;成立全省首家企业合规经营指导中心并实体化运行,上榜“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用心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改造后的南市场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买菜体验比以往好太多。”8月中旬,提档升级后的南市场投入使用,如东县城居民张女士点赞了这一惠民举措。

据了解,如东南市场建成至今已有30多年,之前内部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如东对南市场进行改造,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今年是新一轮文明创建三年周期的起始之年,也是如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全面提质年”。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促进常态长效,如东出台《2024年如东县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市容市貌整治、文明交通整治、校园周边整治、犬只规范管理、市政设施提质、农贸市场提升、物业小区管理提升、公益广告提升等方面,发起长效管理“八大专项行动”。

为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如东成立8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聚焦全县文明创建的短板和弱项,推行“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整改清单”三个清单制度,推动各方持续发力,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专项行动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区域发展、城市化进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心工程,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展现如东新形象。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今年以来,如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增幅位列全市第2。获评“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中高考再创佳绩,如东高级中学、第一高级中学平稳有序搬迁,栟茶高级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景安初中林来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体教融合”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全国展示。深化沪苏通三甲医院合作交流,新增名医工作室5个,如东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如东县第四人民医院搬迁进入试运行阶段。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机制,就医购药县内刷脸结算、异地直接结算等便民服务全面落地。如东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常态化、专业化运营,残疾人居家托养实现全覆盖,“民善康”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入围“中华慈善品牌”。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