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为什么没人玩了”“剧本杀怎么不火了”等话题近期冲上热搜。在南通,业界、玩家对热搜各持怎样的看法?15日,南通报业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玩家:剧本杀比以前更好玩
“谁说剧本杀现在没人玩?哪里不火了?真没觉得呀?我时不时地还会和好友一起‘拼个车’、组个‘CP’,玩得一直很开心。”15日上午,在南通大学读大三的苏燕,对记者抛出的这一话题很是意外,“热搜上的说法,我觉得有些过于偏激了。”
苏燕说,她喜欢的一些悬疑本一直很受身边同学和好友的欢迎,理清剧情和逻辑后,那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她们一直觉得很过瘾;特别是一些“烧脑”的细节,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国庆期间,我还和好友在市区一家剧本杀店里玩了两天。我们选的不是那种‘套皮剧本’,都是很有新意、故事情节很有创意的本子,其中一款是《第七嫌疑人》。这是一款适合无情推理机器的剧本杀游戏,它专注于纯粹的推理挑战,没有什么通常都会配置的情感、机制和恐怖元素。这款游戏的人物配置为四男二女,游戏时长五小时,完全属于本格、现代、硬核和烧脑的剧本性质。‘上车’后,将面临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谜题和线索,需要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来解开案件的真相。由于没有其他干扰因素,这款游戏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喜欢深度推理的玩家。”苏燕说,在游戏过程中,那种让人不时既“闹心”又“揪心”的感觉,一直贯穿到整个游戏结束,真的让人很过瘾。
在通城一些玩家看来,如今的剧本杀,事实上更好玩了。
“国庆节后,我刚刚约好友一起玩了剧本杀《那时的我们》。这个新本子主打的是校园情感。怎么说呢?当我穿上那身蓝白相映的高中校服,戴上曾经的校牌,耳边隐约回响起《同桌的你》,在游戏中沉浸于和同学们的毕业十周年聚会,手持邀请函走向当年的同窗,交谊舞的节奏随着心跳一起在律动!那些曾经被深埋在心底的师生情,还有偷偷递小纸条又怕被揭穿的恋情,怀揣当初的一腔孤勇将往事在游戏中一幕幕揭开。让我致敬那时最好的我们!”在市区一家银行工作的李伟,特意在毕业十年后通过剧本杀体验了一把当年的校园情愫。
业界:剧本杀业态不断进化
去年,美团发布的《2022年剧本娱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剧本杀2020年的活跃用户(每年至少有一次交易的用户)数量为124万,2021年的活跃用户数量为517万,2022年的活跃用户数为434万,在2022年年底触底,又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恢复。整个2023年,剧本杀销售额回升到了4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的40%。
这样的脉动,记者在对通城几家剧本杀运营商采访时,他们认为:符合行业发展态势。
“必须看到,所有的流行浪潮,都有其生命周期;剧本杀市场有冷有热这很正常。剧本杀的魅力在于丰富的剧情和角色设定,但随着市场不断扩张,一些商家为追求利润抄袭或模仿成功的剧本,玩家在游戏中往往经历相同的套路,慢慢感到乏味与无趣。”一位剧本杀运营商对记者坦率地介绍了他的观点,“除了剧本和玩家,DM作为整个行业中的重要一环,事实上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DM的流动量比较大,很多人频繁跳槽。由于很多玩家只认DM,所以DM不但能影响剧本发挥,还能影响客源。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对剧本杀这一娱乐活动提出不小的挑战。”
确实,也有一些玩家表示,近来去玩剧本杀的次数变少了,“以前很喜欢约人去剧本杀,现在更愿意去露营。”还有一些玩家说,很多时候去玩剧本杀是为了合群,但是除了剧本杀,还有很多团队活动可以选择。
“作为从业人员,这两年最明显的感受,其实是整个剧本杀产业被形势所迫在升级。无论从业人员的门槛,还是对参与人员的体验度等整体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一直在以变应变主动转型。”15日下午,近年来在我市不断崛起的淘普文化创始人姜天渭向记者介绍。
基于这一清醒认识,姜天渭才牢牢抓住“坚持原创”这一核心竞争力,推出在省里获奖的《解析者Ⅱ》等系列“版权在我”的剧本杀精品力作,在业态进化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目前,在我市成功“提档升级”的十几家剧本杀运营商中,都选择了主动“进化”。
市场:新兴娱乐方式“逼宫”
密室逃脱、桌游、最新的电子竞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当前的市场上,除了剧本杀,还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吸引着年轻人注意力。这些新兴娱乐场所和活动,以更低的成本、更新颖的体验,吸引着一众玩家。显然,这对剧本杀而言是“逼宫”。
“今年的国庆市场上,由于我们尝试转型较早,在剧本杀这一块,其实经营还是很火热的;国庆期间大概有近百车,跟去年的市场状况相比还有一定增长。从市场所折射出的正向反馈来说,市场也好、玩家也罢,目前对于剧本杀这一块的关注度或者说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姜天渭结合有关数据,向记者介绍了运营情况。
无疑,市场是检验剧本杀业态状况的最好“试金石”。姜天渭介绍,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他们在转型的方向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最新动作。譬如,他们在剧本杀的基础上挖掘内涵、放大外延,成功推出了互动剧,这是源于剧本杀但又高于剧本杀的一种创新型娱乐体验;同时,还推出了私人订制版、团建活动版,不再局限于“剧本杀”这三个字,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实践探索之路。“应该说效果相当好,受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玩家的欢迎。新本早鸟票一经发售,上百张票一抢而空。”
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剧本杀市场新形势,姜天渭和他的团队还采取了“两手抓”的应对策略,一边继续完善和提升一些具有吸引年轻人的具有未来科技科幻感的创作题材,譬如最新的《解析者》系列;一边深挖具有南通特色、浓浓民俗味儿的民俗风系列,做具有国风特点的文化输出作品,在游戏娱乐和互动中通过浓浓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传递我们自己的本土价值观,帮助南通的乡土文化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过加强与影视、文旅、教育等行业跨界合作,拓展剧本杀的应用场景,开辟新的增长点;同时,引入VR、AR等技术更好地提升沉浸感,开发更加多元化的剧本类型满足不同玩家口味,我们才能在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打造独特品牌文化,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姜天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