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装着各类药物的塑料筐放在高拍仪下,很快,所有药物的名称、数量等信息就在电脑屏幕上出现,药品追溯码的扫描也一并完成。28日下午,在市中医院门诊药房里,给病人取药和扫描追溯码几乎同时完成,“多花两三秒的时间,却让药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让患者用药更加安全可靠。”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中药师姜晓燕说。
药品追溯码相当于每一盒药品的“身份证”,是药品一出生即被赋予的标志信息。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药品包装盒上,都印有唯一的药品追溯码;通过支付宝扫描追溯码,就能看到药品的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类别属性、厂商信息等,也可以查询到药品的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以确认药品的来源和生产批次,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药品或二次销售药品。
据介绍,为确保参保人员买到正宗药,吃上放心药,实现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管,我市医保部门从7月部署启动药品追溯码试点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完成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追溯码接口改造工作,在打通药品追溯码数据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双向支持药品追溯码相关信息采集录入,进一步推动实现药品来源信息全过程清晰可追溯。截至目前,我市药店与医疗机构的采集应用率,分别达到94%和73%。
“接到任务后,我们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改造接口,10月10日起正式启用系统。”市中医院信息科科长解金洪介绍说,目前同时使用高拍仪、扫码墩、扫码枪3种方式扫码,是为了寻找效率最高的方法,“后期我们会继续优化接口,使药品溯源码的采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信息化支撑。”
市民董先生感冒了快一个月了没见好,抽空到医院来抽血化验,顺便开了点药。听工作人员介绍追溯码,他连连点头,“相对于做了个防伪,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患者也能详细了解药品、厂家的信息,一起监督药品的销售、流通。”
相对于医院药房的“无感操作”,药店的顾客经常会注意到店员扫描追溯码的操作,有人很好奇,也偶尔有赶时间的人嫌烦,“我们都会做好宣传和解释,也引导顾客自己在支付宝上扫码查看,可以防止买到假药或者二次流通的药。”华氏大药房人民路店店长孙旭明说。
“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正在推进中,如果参保人员近期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时,出现结算不畅,或者无法结算的情形,请耐心等候。”市医保局信息管理处副处长许丽莉说,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积极探索数据共享赋能,构建药品追溯防线,更好发挥医保数据要素价值,为群众用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