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海门区余东小学组织学校少儿京剧团的孩子走进余东古镇,孩子们用精致的扮相,华美的服饰,悠扬的唱腔,利落的招式,在古镇里展示传统文化的风采。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更是余东小学多年来致力于京剧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
海门余东镇古称“凤城”,京剧文化源远流长,票友很多,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时时濡染着孩子。自2011年起,余东小学便聘请了原南通京剧院演员李鹏山和资深票友沈红霞作为京剧辅导老师,开设了京剧课程,并成立了雏凤少儿京剧团。学校将京剧艺术特色活动定为特色名品教育项目,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打造京剧特色学校,余东小学不仅注重京剧艺术的普及,还积极探索校内培训机制。学校通过“传帮结带”的形式,外聘京剧老师分层次对老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建设了一支由京剧专兼职教师及校内、校外辅导员共同构成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还注重京剧教育与各学科的渗透,将京剧与音乐、语文、美术、体育及思想品德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内的广播、板报、橱窗及展牌等阵地普及宣传京剧艺术,营造了浓厚的京剧氛围。京剧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南通市少儿春晚的舞台,拿下江苏省“小梅花”奖的奖杯,多名学生被上海戏剧学院、扬州戏剧学院录取。“古镇京韵”名品教育工作室走进海门区的多所小学,将京剧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如今,漫步在余东小学的校园里,可以看到京剧元素无处不在。文化长廊里张贴着京剧大师的剧照及小知识,教室里悬挂着学生自制的京剧脸谱,美术社团的学生绘制的京剧人物墙栩栩如生。每天晨会时,全校师生共唱京剧,课间广播里播放着小演员的唱腔唱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亲近京剧、感知京剧,不断加深着对京剧的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