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南通这棵香樟树竟长出了“舌头” | 南通发布

保安在日常巡逻时,在一片路边林荫带的香樟树下,意外发现一株生长多年的“灵芝”。29日,我市动植物专家居卫东鉴定后介绍,这一形似灵芝的物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灵芝,但与灵芝同为真菌类,应为“树舌”。

报业集团保安队长朱建斌带队进行例行巡逻时,和同事一起路过报业大楼西北侧一片小树林,突然,目光无意中一扫,他发现在一棵树身粗壮、有二三十树龄的香樟树底部,有一隐隐约约类似灵芝状的物件,约有攥起的拳头大小。平原地带何以出现“灵芝”?感到不解的朱建斌随即蹲下身子进一步仔细察看,意外发现此物紧贴在树桩处,扁平状的扇形木质菌盖下,并没有通常可见的菌柄支撑,且菌盖已有开裂。随后,朱建斌小心翼翼将此物取下,同时通过本报新闻热线提请有关专家分析鉴定。

众所周知,在古代被称为“仙草”的灵芝,通常多出现在森林山地,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何以有“灵芝”出现呢?带着这一疑问,29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我市知名动植物专家居卫东。

居卫东介绍,其实市民们有所不知,南通地区的野外有灵芝的踪迹。多年前,他曾在通州、狼山、军山等地采集到野生灵芝,只是市民朋友们不常见罢了。至于报业大楼西北侧小树林内发现的“灵芝”,形似灵芝却并非灵芝,但与灵芝同为真菌类植物,学名叫做“树舌”。

那么,“树舌”又是什么何方“神圣”呢?根据“科普中国”的权威解释,这是一种“多孔菌科灵芝属子实体”,菌盖无柄或柄很小,半圆形、扁平形或肾形;基部常下延,表面灰色至褐色,有同心环皱棱,皮壳角质;菌管有多层,管孔圆形近白色或淡黄色;菌肉淡褐色变暗褐色,孢子卵圆形褐色;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常生于杨树、桦树、柳树、栎树等树种的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树舌作为一种药物,性味微苦,可保肝、消炎、抗病毒、降血糖以及调节血压,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