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智能声学监测系统“上岗”一年,“听”到了哪些关于江豚的“小秘密”?市生态环境局在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了答案。截至11月26日,该系统已监测并记录到长江江豚6327头次,并分析出江豚夜间更为活跃,偏爱在梵音广场附近水域嬉戏。
在南通滨江公园梵音广场亲江栈道外的江面,有一个醒目的黄色船型浮标随波上下浮动。水下2米处,船型浮标底端悬挂的智能水听器正在搜集江豚发出的声学信号。江豚,是长江生态的风向标物种,出现的时间、地点都不确定。去年10月28日,市生态环境局在长江南通段龙爪岩和梵音广场附近水域布设了2套长江江豚实时声学监测设备,让相关部门对长江南通段江豚种群数量、活动规律、生活习性等的观察和记录变得更为准确、及时。
从位置分布来看,龙爪岩监测点记录到长江江豚1602头次,而梵音广场监测点则记录到4725头次。数据表明,长江江豚在梵音广场周边水域的活动相对更为频繁。从时间分布看,白天时段(6时至18时)监测到长江江豚2930头次,夜晚时段(18时至次日6时)则监测到3397头次,显示出长江江豚在夜间更为活跃。通过对两个监测点各月份监测到的最大头次以及5分钟内同时出现的最大值进行统计与分析,市生态环境部门推测,监测水域内的长江江豚数量应不少于14头。
有了人类的精心守护,江豚家庭日渐兴旺。近年来,南通五山地区江水中,“母子豚”、“阖家欢”、江豚群频现。自江豚监测设备布设以来,吸引了众多江豚爱好者、志愿者、摄影者的目光,大家纷纷加入到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构建监测网络,共享监测数据,让更多人“听到”长江江豚的声音,“看到”长江江豚的身影,为更好守护长江“微笑天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