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号”关键模块进场!“万里长江第一隧”迎来新进展 | 南通发布

 

 

今天9时许

海太长江隧道

盾构机“江海号”的刀盘中心块

在海门中远重工码头吊装上岸

通过水陆联运的方式

进入施工现场安装

为盾构隧道的顺利施工和

如期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也标志着

海太长江隧道

盾构机组装进入新阶段


图片


图片


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机“江海号”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盾构机在长沙下线后,先在工厂进行拆解,再分段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长途跋涉到达海门,然后进行组装、调试。


图片


以“江海号”盾构机刀盘为例,仅刀盘中间块就重达150吨,需通过水陆联运方式送达施工现场。像主驱动装置、盾体结构件等大件,也是采用拆解分块后水陆联运。除中间块外,刀盘其他边块重量平均在40吨,比起整个刀盘的440吨重量,“减负”了许多。其他的配套设备、台车等相对小件,则是通过陆运的方式运输。


图片

为保障该模块吊装安全,南通海事局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在货物装载系固方案、船舶稳性计算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减少载运安全风险。作业当天,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等智慧化手段,同时调派海巡艇现场维护,全方位保障作业安全。



新闻多一些


图片


图片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长江入海口区域,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工程线路全长39.07公里,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100公里每小时。

图片

其中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是中国断面最长的水下盾构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沿线需穿越复杂地质带,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复杂工况等特点。

图片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也是江苏“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可以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的流量,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