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如东县大豫镇一门闸村一门心思育“金花” | 南通发布

3日,如东县大豫镇一门闸村鲜花加工房里,村民们正忙着将一朵朵烘干定型后的金丝皇菊分装打包为袋装、罐装、礼盒装三种规格,用于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的‘犇菊’牌皇菊,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的销售方式,预计今年能够为村里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村党总支书记黄浩新说。

2017年,一门闸村依托当地土壤和气候优势,引进金丝皇菊种苗和烘烤设备,发展皇菊产业。经过多年摸索实践,金丝皇菊种植和深加工技术日益成熟,目前,该村已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色泽明艳的小菊花不仅扮靓了乡村、壮大了集体经济,更为乡村产业振兴“锦上添花”。

年产金丝皇菊10万斤

金丝皇菊色泽金黄、外形美观,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且气味芬芳,用其泡茶,能够消暑、润喉;用作药材,具有清火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花卉,被誉为“菊花之皇”,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是一门闸村种植金丝皇菊的第8个年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了这里长出的金丝皇菊花型优美、品质上乘。

“金丝皇菊最怕霜冻,上月中旬以来,我们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村民加快采摘进度。眼下,50亩金丝皇菊已基本采摘结束,每亩地的鲜花产量大约2000斤。”黄浩新介绍,高亩产还得益于精心的培管,在金丝皇菊生长期,村里除了安排专人负责日常除草、浇水、护理外,还追加了一次有机肥,使得开出的菊花朵型更大,花量也明显提升。

据介绍,一门闸村的金丝皇菊主要用于制作茶饮,采摘下来之后,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烘干、精选等流程,才能对外销售。“鲜花需要及时进入烘房烘制,以保证菊花色泽鲜艳、口感醇厚,从而使品质更优。”黄浩新说,目前,村里的12台烘干设备正马力全开,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批鲜花都要历经60小时、38℃~60℃的烘烤,才能变为成品干花。一亩地的鲜花大约能加工成150至160斤干花。”

花苗成本降低94%

说起一门闸村种植金丝皇菊的缘由,还得追溯至2017年,大豫镇组织一门闸村、徐征村“两委”学习无锡市锡山区山联村金丝皇菊产业发展。实地考察后,黄浩新觉得大有可为,回来便立即落实土地流转,并邀请山联村皇菊种植专家到现场指导。

“当年试种10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地气候、土质都很适合金丝皇菊的生长,后来就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黄浩新告诉记者,在实施规模化扩张的同时,村两委也在积极摸索更为经济实惠的种植方法。“刚开始,花苗全靠买,每朵价格在2.5元左右,数十亩种下来,投入巨大,后来我们到无锡、江西、安徽等地去学习扦插法,现在的花苗全部由我们自己扦插,自己培育。”

扦插法就是在花苗新芽长至10~15cm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条,插到湿润的土壤当中,促其生根。通过引入这种育苗方法,一门闸村实现了“花苗自由”,目前,每朵花苗的价格保持在0.15元左右,极大降低了成本投入。

经过7年多的发展,一门闸村现已形成了从金丝皇菊育苗到深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2020年,村里还为金丝皇菊注册了商标“犇菊”,让金丝皇菊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开辟强村富民新路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曾是悠然自得生活的象征,而今,在大豫镇一门闸村,菊花更有别样的意义。

“金丝皇菊种植、管理、采摘、烘干等都需要大量人工,高峰期时,每天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4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每天的收入在80至100元不等。”黄浩新介绍,整合资源,流转土地种植金丝皇菊,一方面,让村民闲置的土地变成了优质资源,实现了就近就业;另一方面,更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

现如今,金丝皇菊每年能为村里带来近40万元收入,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拓宽电商销售渠道,以“产业种植+直播带货”的形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响本土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年我们在村部建了一个电商直播间,打算到田间地头、烘干中心等地进行现场直播,让消费者亲眼看到菊花采摘、烘干等制作工艺流程,从而放心购买。”黄浩新说,同时,村里还将立足菊花资源,大力发展观赏、采摘等“赏花经济”,延长菊花产业链,实现接二连三,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