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通大主题团课开在田间地头 | 南通发布

“同学们,左手握水稻,右手持镰刀,收割位置要稍微靠根部上面一些倒退着割”。近日,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让团员青年在田间地头受教育、长才干、践初心。

在南通大学啬园校区植物园的水稻田,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祥强正在传授生物师范223班的学生水稻收割技巧。作为从事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及盐碱地生态治理研究20余年的专家,他不光理论知识丰富,作物种植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收割、捆扎、脱粒,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在稻田里干得热火朝天。

水稻收割完成后,在该校生命科学大楼会议室,主题学习伴随着嘹亮的团歌拉开序幕。生物师范223班团支部书记孙紫莹结合学科特点,提出了生物专业学生助力地方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学院“生动一小时”微志愿服务团的团长吴晨悦分享了她带领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动植物知识科普课堂”“美丽乡村绿色实践”“留守儿童助学帮扶”等项目的经历,呼吁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练“真本领”,贡献青春力量。

该校赵祥强副教授以“稻米——最水的粮食和最美的愿景”为题向全体师生讲授团课。他引经据典向大家娓娓道来了水稻的“前世今生”,强调了水稻在饮食、生态、文化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他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随后,与会团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

活动的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玲鼓励广大青年团员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坚定信仰,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基层服务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