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志愿者日。在江海大地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如盛开的繁花,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丰硕成果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晨曦微露,一人,一船,行于江面上。在南通长江岸边,住着一位“护鱼人”费长中,他家中三代都是渔民,30多年前,他带着一家人来南通长江边,以捕鱼为生。南通全面启动长江沿线的生态修复工作后,费长中第一个上交渔船、第一个就地拆解。上岸“扎根”后,他从“捕鱼人”变成“护鱼人”,如今,费长中依旧每天护江、清江、巡江,守护着母亲河。
在如东,有一群人,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之余建立如东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以“勺嘴鹬保护”为切入口,开展生态美育工坊、生态美育课程研发与实施、生态视觉艺术展、科学实地考察和比赛等活动,真正将环保理念融于教学行动……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做什么、如何做?南通坚持高位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广泛凝聚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南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我市提出要打造特色生态名片,依托基地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讲好生态文明南通故事。市主要领导多次研究并批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南通环境教育馆(国内规模最大)升级改造,重点针对师生和志愿者积极增加生态互动和体验内容;推动建成“江豚湾”,为市民和志愿者提供近距离观测江豚、开展生态科普宣教的场所。
我市将志愿服务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助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上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实施方案》,政府分管市长、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34个部门共同参与,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纳入工作重点任务;五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南通,我是行动者”全力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志愿者“进百校下千村入万户”活动,成立生态科普、生态校园、生态文化、生态监督、生态社区五大志愿服务队伍,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村(社区)、学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覆盖……此外,我市还成立南通市生态环保志愿联盟,打造5条“游江海 享生态”生态体验路线,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提供载体,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服务实践中出现志愿者的身影。
“千人进千企”普法行动,帮助企业绿色发展;如东师生共建“勺嘴鹬”教室,保护生物多样性;南通市天生港小学“河小青”共护母亲河行动;崇川区通燧社区上岸渔民“护江行动”……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企业、校园、社会,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环保法律法规如何普及更有成效?镇区产业规划如何更加适应环境保护的新要求?环境执法如何更多地体现“厚植为民情怀”主题?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自2022年7月起,以“千人进千企”生态志愿者普法活动为主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企业环保总监、高校专家教授、资深行业律师等成立316支普法志愿服务小队,深入300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温暖生态绿色助企”、重点优质企业“体检”等服务活动,累计解决环保难题4756个,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同频共振。
——绿色“种子”播撒校园
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采用进校园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今年,我市启动生态环境志愿者“进百校下千村入万户”活动;开展“游江海 享生态”2024南通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生态体验活动;在南通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如皋平园池村开展“生态文明第一课”,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校园内建设“勺嘴鹬”教室,通过带领孩子们认勺嘴鹬、画勺嘴鹬、扮勺嘴鹬等方式打造“保护勺嘴鹬计划”品牌项目,共同研发的生态桌游《水鸟迁徙奇遇记》,爱鸟主题手工书《寻家》亮相美国华盛顿。
——社会志愿服务丰富多彩
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周等重要节日节点,采用科普讲座、政策咨询台、生态帮扶、“三下乡” 活动等形式开展有特色、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打造“布塑之客”减塑行动品牌,截至目前共组织活动560次,总时长35万小时,涉及60多个社区乡镇,该项目荣获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绿色低碳个人典型案例。连续7年参与举办净滩公益活动,《凝聚志愿力量 守护江海岸线》案例获评2024年全国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在江苏省志交会上荣获“铜奖项目”。联合南通市爱尚环保公益发展中心发起“大美长江 我是行动者”项目,携手长江流域的20余个环保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强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主动参与。”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万华说。社会组织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能够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彰显了社会活力,对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建设大有裨益。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为全市较早成立的环保社会组织之一,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2014年成立至今,依然活跃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志愿者从当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如今的5330人。推动“布塑之客”“守护江海岸线”“大美长江 我是行动者”三大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培养绿色行动者;积极寻求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守护生物多样性……跨越10年,启东环保协会的初心没有变,会长季金卫在2024年全省环保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学习交流会上作经验分享。
如今,像季金卫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中,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目前,全市现有登记在册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共7家。其中,南通市爱尚环保公益发展中心、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被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评选为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第一批成员单位,如东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室以“保护勺嘴鹬”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成果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创作的《我与“小勺子”的美丽邂逅》获全国“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三等奖。海门张建伟、如皋张兴建、启东季金卫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40余名代表获评“江苏省优秀环境守护者”,南通市“最美生态环保人”费长中获评“江苏好人”。
“要让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地满足公众奉献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就必须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说。我市拥有257万名江海志愿者,依托江海志愿服务平台,各行各业积极组织参与生态环境志愿项目。根据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数3000余个,参与志愿者人数10万余人次,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化解环境矛盾、促进社会共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美丽南通,你我都是行动者。市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充实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大志愿组织培育力度,提升志愿服务质效,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事业,结合美丽南通建设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创新多元激励机制,强化内外培训机制,培育志愿服务骨干力量。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新路径,建立策划开展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具有显著成效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加大对先进人物、优秀项目等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一座有爱的城市,一抹可爱的志愿红,呵护着江海青绿,正激荡起生态文明的澎湃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