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方能见著,细节更显其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团队走进南通开发区,深入车间厂房,探访科研载体,对话干部群众,采撷鲜活故事。透过一个个“切片”,解码南通开发区何以“能达”。
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郭朝阳和曹珊珊这对来自河南舞钢的“博士夫妇”,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南通人”故事。从初来乍到的迷茫与困惑,到如今成为扎根江海沃土的“新南通人”,他们的故事见证了南通开发区在人才引进、生活关怀及创新生态构建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
回忆起初到南通时的情景,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朝阳仍感慨万千,“当时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清楚”。人才项目怎么申报、住房问题怎么解决,都让郭朝阳头疼不已。幸运的是,南通开发区人才科技部门及时伸出援手,不仅帮助他成功申报省“双创人才”,更主动帮助解决住房难题,“类似这种雪中送炭的事还有许多”。
助力人才安居,更为他们搭建发展的阶梯。“我们使用的一种连接器产品,之前全部依赖进口。”郭朝阳介绍,得知情况后,当地人才科技部门主动上门牵线,促成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现在,我们研发的产品已成为国内排头兵”。
矢志创新,郭朝阳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研发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底电缆产品。曹珊珊则在中天光纤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夫妻俩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拥有近百项专利。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朋友圈”中,大家每天谈得最多的、是谁的论文发表,谁的课题取得进展等等。“我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科技报国。”
在这座城市,他们不但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就,更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有一年春节,全家因故没能回老家过年,南通开发区的相关领导主动邀请他们回她的老家启东过年。“吃完年夜饭,孩子们一起放烟花,璀璨烟花空中绽放那一刻,我感觉我们全家完全融入了南通。”
“刚来的时候,想在附近找个饭馆吃饭都难,现在商超、综合体都有了,人也多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像我们一样,把家安在这里。”扎根南通开发区十多年,郭朝阳和曹珊珊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推动者,也是见证者。他们主动成为南通开发区的“引才顾问”,在各种场合推介南通开发区的机遇和环境,帮助引进了多名博士和专家人才。
北宋词人苏东坡有一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曹珊珊看来,她和南通开发区有着奇妙的缘分。“刚来南通时,南通仅仅是个地名;如今,南通成了我们的家。”曹珊珊说:“与爱人朝夕相伴、并肩创新,和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是一种幸福。”南通开发区,就是他们的“心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