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投资项目扎堆 | 南通高新区:带动主导产业集聚,更具核心竞争力 | 南通发布

沿着南通高新区内的希望路一镜到底,上市公司投资的企业——深南电路、甬金股份、生益科技、江海储能、康源电路等尽收眼底。同样在金洲路两侧,安费诺、中广核技、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综艺股份等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也在这里集聚发展。

上市是企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辖区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补链强链也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南通高新区锚定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一主一新一智”主导产业,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上市企业落户。截至目前,南通高新区已吸引50余家国内外上市企业投资园区,数量位居南通市各园区前列。

落户:选的是地理位置,更是产业集群

江苏生益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营销、采购、生产、制造于一体的高频覆铜板企业,是上市企业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布局。

公司董事林妙玲是当年江苏生益项目考察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她说,集团当年选择投资南通高新区,首先对园区位于长三角地区,距离苏州、上海非常近的地理位置非常满意。同时,这里又有很好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深南、展华、中天科技等都是江苏生益的上下游企业。

如果说地理位置优越是南通高新区的先天优势,那么产业基础雄厚就是他后天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南通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不断促进产业优势聚集。截至目前,园区工业总产值79.4%是三大主导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省“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发展:靠的是企业自身,更有政府服务的加持

近日,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设备和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地生产。“11月份,我们储能生产了305台,是10月的两倍。”公司总经理王拥军介绍。

南通国轩的母公司——A股上市企业国轩高科,是2015年与通州本土上市企业东源电器重组而成的。王拥军伴随着企业走过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这些年他越发觉得高新区是企业发展的沃土。

前几年行业处于低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南通高新区积极帮助寻找出路。2022年储能产业迎来风口,园区又鼓励企业抓住时机,实现转型升级。“仅2022年企业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9亿元,2023年更是翻番,今年还有新的增长。”王拥军说。公司产能不断提升,园区服务也一直“在线”,他们帮助协调解决了电力增容、企业人才引进、物流运输等各方面问题。南通国轩也成为集团公司重要的储能业务基地。

不仅仅是南通国轩,所有企业在南通高新区都可以享受“在线服务”,即“全生命周期”服务。园区成立了项目办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保证项目从注册、到建设、再到竣工投产正式运营,每个环节都能沟通顺畅、无缝衔接。

“针对已投产的企业,我们依托24小时服务热线、平台诉求受理、入企走访等方式,收集企业诉求,并将其进行交办,5天内给予反馈。”南通高新区企服中心负责人介绍。

成长:依赖的是硬件设施,更是软件服务

为让更多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吸引更多上市企业项目投资这里,南通高新区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升级平台载体。园区先后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鸿劲新材料研究(南通)有限公司、国家床上用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

针对产业特殊要求,南通高新区又先企业一步,完善硬件配套设施。集成电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专业污水处理厂集中收纳、处理。企业自行设立,费时费力还占空间,园区集中设立,为企业发展带去很大便利。去年7月落户园区的江苏优众微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对此非常满意,公司副总经理王懂说,这为企业迅速投产提供了便利。

除了硬件设施,南通高新区还非常注重开展企业专业化培育。自今年年初以来,园区已指导服务28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对78家企业开展智能化培育,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任务;助力多家企业打开资本市场,玖方成功挂牌新三板,优众微纳、势通生物、谦维科技、拓邦环保成功挂牌专精特新专板。

“未来,我们还将深入实施高新区高企培育十条举措,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指导力度,同时不断创新,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本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通州区委副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吴冰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