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一场特别的“二十载心征程 生命再绽光芒”座谈会温暖举行,20年前成功心脏移植的患者陈女士再一次回到“娘家”,与为她“换心”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史加海教授,心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尤庆生教授等医护团队亲切重逢,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2004年,陈女士被诊断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到几乎无法行走。那时的她,上午还能保持清醒,下午就仿佛被疲惫拖入半昏迷状态的深渊,生活完全被笼罩在阴霾中。医生告诉她改善病情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一家人深思熟虑后,决定直面风险坚定手术。
在找到匹配的供体后,手术团队严阵以待,在手术开展前,医院精心部署,为了避免遭遇电梯故障,医护人员徒步爬楼梯将捐献者的宝贵心脏稳妥、迅速地送往位于9楼的手术室。“人体脏器都有一定的‘保鲜度’,心脏从供体取出后,必须在4小时内迅速移植进入受体,紧接着连通血管。”主刀医生尤庆生教授回忆道。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展,心胸外科、麻醉手术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及全院院领导共同参与。
通过移植手术,陈女士最终迎来“重生”,这是通大附院第四例心脏移植成功手术患者,也是目前南通市心脏移植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患者。
20年后,伴随着医护人员的掌声和祝福,陈女士切开了生日蛋糕。围在她身边的,有太多熟悉的面孔,有当年参与那台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当年整日整夜睡在重症监护室照料她的医生、护士。医护人员回想起当时手术的紧张时刻,术后护理的艰辛过程,在看到陈女士康复的笑容时,瞬时发现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66岁的陈女士心脏功能维持良好,这些年和家人到处旅游,走遍了祖国大好河山。“20年前,我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是通大附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疫情期间,我先后住院四次,又是通大附院的医护人员一次次地将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我的美好人生是你们给予的。”陈女士言谈之中,满是感恩。
“陈女士的20岁的‘心’生是全院上下和患者一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是医患关系,更是家人后盾。”史加海教授表示。据他介绍,目前医院心胸外科常规开展各类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年手术量600余台,去年成功完成了2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未来,将持续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水平和术后管理水平,打造苏中地区的特色心脏中心,让南通及周边地区的病人就医无须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