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位于通州湾示范区三余镇永平村的尹园樱桃种植家庭农场。上百亩樱桃树在这个季节看上去枝干嶙峋,林间满地黄草。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农场不复往日劳作的人声热闹,只有栏里的狮头鹅因为陌生人的突然到来扬着脖子高声鸣叫个不停。
农场主人尹志刚这时恰好回来,工具车里满载着刚碾好的袋装大米,散发出清幽米香。“这些都是自家农场生产的无公害新米,年前需求量很大,已经卖了1000多袋。今早5点多我就到镇上去碾米,一直忙到现在,抱歉让你们等了!”“是不是卖完这些大米就可以休整过年了?”听到记者的问题,尹志刚笑了,“哪能啊?今年冬天气温整体偏高,樱桃树修剪比往年推迟,现在就得开始着手这个工作,不然赶不上开春4月底的第一波挂果了。”
午后,阳光正好,尹志刚带上工具进大棚修剪,边走边聊。“虽然‘南不留高、北不留低’是果树修剪的基本原则,但每种、每棵樱桃树都有不同的脾性,充分了解它们,通过科学修剪,可以帮助枝条分化均匀,长度相近,获得均衡光照营养。”提到种植樱桃,皮肤黝黑的尹志刚满眼放光。“这是个技术活,得我亲自来才放心。”
今年45岁的尹志刚十多年前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樱桃种植,2008年辞去收入优渥的工作回乡开始学种樱桃,此举一度让亲友惊掉了下巴。印象中,无论是国产大樱桃还是进口车厘子都是北方地区的产物,说明该物种脾性喜凉。同时民间也有谚语“樱桃好吃树难栽”,要将生长于北方的樱桃树“北果南栽”,难度可想而知。这个半路出家的新农人一边虚心请教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专家,一边扎根田头认真摸索,通过揭盖薄膜、调节土壤、设施避雨等方式,帮助大樱桃延长休眠期,努力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土壤环境。
种植樱桃是很寂寞的,栽种与收获之间,漫长的时间像是对种植者的考验。樱桃不比桃、杏,生长周期长,栽下去要好几年才能挂果,丰果的时间则需更久。突破了种植技术关,还要时时面对不确定的意外风险。试种期间,樱桃园遭遇过因灌溉水源含盐量严重偏高,导致苗木大量死亡,损失超过100万元;也遭遇过百年难遇的台风,设施大棚瞬间狼藉遍地、樱桃树苗折断倒伏。但这个有点执拗的汉子从不轻言放弃,在当地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的帮助下,闯过重重难关,果园焕发生机。
农场以草养地,用新技术给土壤脱盐,以生态循环的方法培育樱桃……经过多年努力,樱桃品质稳步提高,从2017年以来,开始进入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现在农场共有102.6亩6000多株樱桃树,260多个品种,成为苏中地区最大的大樱桃品种资源库,培育出的俄罗斯八号、美早、萨米脱等品种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斩获大奖。他的成功,突破了南通不能种植大樱桃的局限,品质甚至优于产区。尹园樱桃种植家庭农场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江苏省园艺作物标准园等称号,还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除了樱桃,尹志刚还种植了白玉枇杷、红美人柑橘、桃、杏等多个市场畅销品种。
采访过程中,农场来了两女一男三位客人,拎着年礼,尹志刚停下活计去接待。原来他们是住在附近的农户,特地来感谢在栽培果树过程中尹志刚给予他们的支持。“规模化种植只是第一步,我有责任带动大家一起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樱桃产业。”
“你看着这些枝干好像还在冬眠,但枝头咖啡色米粒大的花芽已经在膨胀了。中国本土樱桃和国外引进品种分别将于3月中旬和4月上中旬开花,五一节就能迎来首波采摘季了,那时欢迎你们再来做客。”手中剪刀利索地“咔嚓咔嚓”,尹志刚在田间一路前行,眼神中满是期待。